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娱乐综合] 《窃听风暴》导演新作,豆瓣8.5,改编自真真实事件,时长188分钟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3230

灰金v1_05灰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金v3_05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铜v1_05紫银v2_05紫银v1_01宝血灵晶灰铜v3_01紫铜v2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17 1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记类电影向来是电影节钟情的电影类型,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也是如此,是以德国视觉艺术家格哈德•里希德的人生经历改编,讲述他在二战期间以及之后几十年的艺术创作故事。


(格哈德·里希德)
早在2018年,它就提名了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不仅如此,在2019年提名了第7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同时提名了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和最佳摄影奖。
说到本片的最佳摄影奖,这部影片的摄影真的太美了,每一帧都可以截下来当壁纸,从色调到构图,风景到剧情,几乎可以说是零瑕疵。










《无主之作》的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安•冯•多纳斯马我们都很熟悉,他的首部长片《窃听风暴》获得200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豆瓣评分高达9.1。
相比前作的高分,新作《无主之作》虽然没能超越它,还是获得近90%的观众打出四星以上的分数,目前豆瓣评分在8.5分。


《无主之作》类似于传记类剧情片,也是源于真实事件,在时长达188分钟的电影里,讲述了Kurt从孩童成长成一个有“自我”的画家。
对于此类传记电影,主角的选择就显得愈发重要。
本片的男主角Kurt是由汤姆西林饰演,真的要感叹一句,汤姆西林很适合文艺青年的角色,蓝色的眼睛干净的眼神透出不知未来的迷茫,毫无雕琢痕迹。


而且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无压力,十几岁时的少年感,成年后的迷茫,到最后的顿悟,汤姆西林的演绎,就好像我我们真的见证了他的成长,真实!
也正是他的精彩演绎,《无主之作》获得了第70届德国斑比奖最佳德国男演员奖。
而这部长达3个小时的电影,更像是一部BBC迷你剧,从影片的设置来说,很容易就能区分影片所要说的三个部分,也可以说是三个中心主题。
•别把目光移开
影片从男主角Kurt的视角讲述的,而这第一部分,Kurt的戏份并不重,但是对他的影响确实深远,或者说刻入骨髓。


第一部分的主角与其说是Kurt,其实是借由Kurt的视角讲述的他小姨伊丽莎白的故事。
她是一个有灵气的女性,她有很多特别的想法,还有看透人心的能力。


可是这种“艺术”感在当时的东德,并不能被理解,他们对这一切无法“体现我们民族永恒价值”的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东西。
这一部分关于伊丽莎白对音乐的感知,有着近乎妖异的表现,她赤身背对着Kurt,找寻着世界的公式,对自己的发现很激动,甚至不惜用烟灰缸砸破自己的头。


也因为她出格的表现,她被带到医院诊治,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并依照卫生局的指示,她要被隔离。


本以为被带走隔离不过是一段时间的事,之后伊丽莎白就又可以回来了,可是她再也没有回来,但是却记住了她最后的那句话。
“别把目光移开。”


与此同时,卫生局方面召开会议,决定要把那些他们认为“不健康”的人要么绝育,要么安乐死。
在这里,本片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出场了,齐班德教授,一位最好的妇产科教授。


在伊丽莎白拒绝绝育手术之后,她被带到了另一个疗养所,执行安乐死。
另一边,战争开始了。第一部分的结束,是以Kurt小姨和他几个兄长的死亡为终结的。


然后,他就长大了。
•社会现实主义VS我我我
他坐在树上听风,看树叶颤动,然后看透了世界的公式。
万物之间是如何关联着的,万物都是有关联的。


这一段拍的真的很美,Kurt从树上跳下,拨开芦苇跑回家,像一个孩子一样激动的向父亲说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只要看懂了,自己做什么工作都可以。
可是对此,父亲却并不热情的回应,反而觉得他可能和她小姨一样,想法太奇怪了。


就算是在印刷厂工作,他的绘画天赋还是不可避免的展露出来,最终还是去了美术学院学习。
就在他画画渐入佳境之时,因为日常洗地板的工作让父亲最终还是无法忍受,他上吊自杀了。


影片到此为止,之后2小时里,再也没有直接出现Kurt的家人,他从小就拥有的家,到此就彻底消失了。
然后他遇到了另一个伊丽莎白,他的妻子,也是齐班德教授的女儿。教授尽管经历政局的动荡,但是依靠他的技术,他得到了俄国人的庇护。




可齐班德这个老派的人,他不接受以画画为追求的Kurt的想法,这种自由的“艺术家”流的血,不是他心中最完美的样子。
所以在得知伊丽莎白怀孕之后,他不惜以从此不能生育的方法,哄骗她堕了胎。


随后因为早年间安乐死的事件,齐班德教授必须搬离东德。
而不想继续为社会主义画壁画的Kurt,他想要去西德找寻自由的味道,现代主义的味道,艺术的味道。


这是他第二次探寻,从东德来到西德,也是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向我我我的一个变化。
在到了西德之后,他发现了更多自由表现的艺术家,但是形式各异,他开始了新的创作,试图往关于“我”的方向创作。




可是这个“我”并不是他真正的我,他还没有完全认清什么是真实的我。


岳父甚至以他目前一事无成的状态讥讽他,帮他找了一份医院兼职洗地板的工作,和他爸爸生前一样。
•一切真实的都是美好的
顺利的进入工作室学习,可是在教授眼中,他这些作品少了我,在找寻我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真实”。


怎样通过他自己的想法传达真实,这是影片第三部分要说到的。
在意外的灵感里,他发现了自己对于临摹照片找到的真实感有不一样的感觉,于是终于找到了“我”的所在——基于照片的写实作品。


影片很喜欢用前后呼应的手法,串联起整部影片。
一个是关于“乐透”的两处解释,一次是Kurt在教授的课堂上讲的自己的感悟,还有一次是他在个人画展上关于画作所说的。


两次“乐透”的解释,都只是为了传达一个思想——“我”,也是影片想要表达的对于真实的追寻。
还有一个是关于汽车鸣笛的部分,开头的部分是Kurt的小姨伊丽莎白在汽车鸣笛中感受到音符,还有一处是结尾Kurt在停车场里听汽车鸣笛,他终于理解了伊丽莎白,也找到了真实的美好。


影片3个小时下来,我一直在猜想,Kurt什么时候会知道他的岳父就是当年处理他小姨的那个医生呢?
作为一部惊悚电影,知道真相然后展开的故事,感觉才可能是带有惊悚元素的部分。


可一直到影片结束,Kurt都不知道这个真相,这对一直在照片中探索真相意义的他来说,也是别有趣味的一点。
对于Kurt的生活,从哥哥、小姨和父亲死了之后,都用平和的方式在讲述他的生活,终于离开印刷厂去往美术学院学习,和伊丽莎白相识相爱,一起逃往西德,追求新的“自由”的现代艺术,进入学院继续学习,迫于生活在医院兼职,最终找到“我”真正想追求的“真相”。


他没有所谓艺术家的高傲,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对真实的追求。
以小人物经历的变迁展现时代的变化,是弗洛里安的惯用手法。


《无主之作》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政治片,表现东德西德的历史,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艺术片,对现实主义现代艺术的探索,又或者简单一点,它只是单纯的一部成长纪录片,关于一个孩子的成长。
无论是哪一种,它都值得你停下脚步,静下心来,享受这3个小时的电影时光。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7 19:59 , Processed in 1.507996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