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的北海道应该是道东:广袤无人的知床半岛和冰冷的鄂霍次克海。没想到函馆这座道南的港口城市瞬间击中了我。它符合我心中理想城市的模样:不大,人少,干净,有轨电车缓缓穿过城市,走在坡道上就能望见大海。而且当我从函馆近乎迷你的机场走出来的时候,“果然是北海道啊”这样的念头还是一下子就蹦了出来。
在汤之川看到的津轻海峡和远处云霞里的函馆山是我对函馆的第一印象。
已经快要春末了,函馆还是一片冬季的枯索。积雪已经融化,地上湿漉漉的,天色阴沉,一眼望去没有一点绿色。街道的干净程度倒是和日本其他地方没有区别,只是路边的建筑物非常稀疏,像是美国公路片里的场景,开车开上一段路才有几间加油站和便利店。偶尔有几辆车经过,行人自然是一个也没有。
我们在离机场只有十分钟车程的汤之川温泉下车。道路两边全部是温泉酒店,建筑本身挺气派的,但是完全看不出有人光顾的样子。
去酒店放下行李之后,我们走路去不远处的一文字拉面吃午餐。一户人家的院子里赫然趴着两只羊,一黑一白,没什么东西吃,百无聊赖地望着什么地方发呆。城市的路边有人家养着羊,这种多少有些超现实性的画面,活脱脱就是村上春树的小说《寻羊冒险记》。
一文字拉面靠近入海口,一大片海鸥栖息在浅滩上,天空中回旋着海鸥尖利的叫声。函馆以盐味拉面闻名,汤头清澈,只用盐带出浓郁的鲜味。一文字的盐拉面里最棒的是叉烧,丝毫没有猪肉的腥气,不算肥但足够香。难怪烧肉饭是这里的招牌,也有很多客人点“激辛”担担面。在冬季漫长的北海道,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是十分容易令人愉悦起来的美味。
海边的拉面馆,函馆著名的一文字拉面。汤之川这家是总店。
招牌的盐拉面加三个虾肉云吞。盐味和鲜味都非常明显。
热乎乎地吃完面,精神十足地去旁边的函馆热带植物园。虽然叫植物园,却是以泡温泉的猴子而闻名的。从每年十一月开始到次年五月中旬之前,猴子们都能享受泡温泉的待遇。已经在温泉里泡了快半年时间的猴子们脸和身上都红艳艳的,在热气氤氲中游泳或是互相抓虱子,看起来滋润得很。有几只始终趴在水池边,闭目养神,全身瘫软,头顶冒出的白气里面根本就写着“啊享受!吱~”。
天空中落着细细的雨,我们撑着伞,任由自己在凄风冷雨中也还是乐此不疲地看着温泉里的猴子们兀自享受着宁静午后时光。游客很少,一共只有六七个人。一对上海老阿姨执着地探讨着猴子到底本来屁股就是红的还是泡温泉烫红的,还有一对日本母子买了饲料喂猴子,小男孩还喊我“ouneisang”,分给我一块猴饼干。可是比起猴饼干,大部分猴子显然还是更喜欢温泉。
这几只简直泡到眼神迷离,猴生圆满。
后来雨下大了,我们就转去热带温室里面。温室不大,植物种类倒是不少,连大型的椰子树和木瓜树都有。一些日本游客在树下拍照。北国人民对热带大概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出去发现雨已经很大了,猴子们照样悠哉悠哉地泡在水池里。我们冲回酒店,也去顶楼的露天风吕泡温泉。汤之川温泉在北海道众多温泉里并不太出名,却是我最喜欢的温泉。选一间直面大海的酒店,泡在露天风吕里就能看到津轻海峡,岂不快哉?
可惜那天风雨大作,露天风吕上面虽然有屋檐遮蔽,还是有被风卷起的雨水打在脸上。远方雾气浓重,只有近处才能看见灰蓝色的大海卷起白色的浪涛。好在雨渐渐停了,云雾散开,远处的函馆山显露出来。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城市的轮廓。
回到酒店房间里,发现两只海鸥兄弟站在窗台上。我开窗它们也没走,表情严肃地思考着什么。我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海鸥。两人都健壮丰满,羽毛光亮,真是漂亮的鸟儿。窗外的海面上,海鸥的叫声不绝于耳。
后来我才知道,在这里海鸥被称为海猫,因为他们的叫声相似。与这两只海鸥长时间的对视竟然也有种与撸猫相似的愉悦感。
函馆的海鸥非常多。回到酒店房间就看见这两个家伙徘徊在窗台上。
第二天早上雨过天晴,平静的海湾沿着绵长的海岸线铺展开来,能一直望到函馆山和伸向海中的岬角。成群结队的海鸥在半空中盘旋。
我们从汤之川温泉坐车去函馆车站,公车一直沿着海岸线行驶。海边有长长的堤坝,从堤坝上方能看到津轻海峡蓝色的海面。后来看电影《跨越栅栏》里让叔沿着海边骑单车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途中还看到了可以面朝津轻海峡吃寿司的函太郎本店和土方啄木浪漫馆(土方岁三和石川啄木的纪念馆)。
到了多少可以算得上热闹的函馆车站附近,终于感到自己身处城市。中午时分,车站旁边的函馆朝市正准备收市,多少有些冷清,还好著名的村上海胆店还开着。这家店专营海胆,除了海胆丼,和紫苏叶一起炸的海胆天妇罗,以及海胆杂炊都非常美味。海胆的新鲜程度堪比在兰屿海边直接捡来吃的生海胆,每一口都感觉异常珍贵。
传说中的无添加生海胆做的海胆丼,个头大,味道鲜甜,当然价格也够贵。
在函馆车站买了电车一日券,可以无限次乘坐函馆的有轨电车。电车站在马路中央,站台十分狭窄,大概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不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不过函馆路上的汽车本来就很少,在站台等车的时候往往只看见远处叮叮当当驶过来的电车。
函馆车站的热闹氛围在电车过了十字街站后就戛然而止。午后的街道空旷无人,一条宽阔而笔直的道路通往函馆山,山上护国神社大红色的鸟居格外醒目。
我们搭着电车一直坐到终点站函馆船坞前。一直沿着路面延伸的铁轨在这里折返回去,仿佛我们已经站在城市的尽头。
电车站旁边就是弁天岬台场迹,这里竖着一块石碑,上书”新选组最后の地“。箱馆战争的时候新选组曾经在这里与新政府军作战,最后当然以失败告终。幕府时代彻底终结,日本历史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然而我很难把眼前这个宁静的函馆同当年有过波澜壮阔历史的箱馆联系在一起。倒是后来想到土方岁三就是在返回此地救援新选组队员们的途中,在一之木关门中弹身亡的,才感到不胜唏嘘。
弁天岬台场曾经也有一座和五棱郭类似的六角形堡垒,如今只剩下一块石碑。
弁天岬台场迹所在的鱼见坂是函馆元町地区12条坂道中最西边的一条,也是离海最近的一条,传说从前站在坂道上方就能看见海里的鱼群。坂道两侧的建筑稀稀落落的,清一色的二层小楼。行道树还没长出叶子,光秃秃的枝干伸向天空。西斜的阳光透过云层,略过树枝的顶端,在潮湿的路面上拉出很长的影子。街上静得只剩下海鸥和乌鸦的叫声,要不是偶尔有汽车和骑单车的人经过,我简直以为自己落入了异次元的平行世界。
沿着鱼见坂一直往上爬,可以通往称名寺、高龙寺和外国人墓地。因为斜阳下的坂道实在太美,纠结了一番之后,我还是决定由此向东,去看看函馆的其他坂道。
函馆的坂道之美可以说是这个城市的缩影。函馆山一带没有过高的建筑,从坂道望出去的景色十分开阔。站在坡道上可以一眼看到尽头蓝色的函馆湾,往上看则能望见称名寺山门那墨色的梁檐。这一带的坂道不像元町周围那么热闹,一路走来,大部分时间只有我和自己的影子在静静地移动。冬季的白天还很短,四点半之后太阳就很低了,我的影子越过整条街,投在对面的墙上,仿佛在是默默前行的另一个自己。道路两边还保留着许多古朴的木造房屋,旧式的汤屋、肉店、料亭、会馆,还在以从前的方式经营着。也有不少房屋是西式的住宅,式样是北欧的极简风格,颜色明快,和深色的日式房屋截然不同。函馆是日本最早开放的港口之一,这里的人们似乎迅速接受了西洋的生活方式。不仅房子盖成了北欧式样,连庭院里都摆着欧洲风格的雕塑,门牌也都换成了英文,恍然间还以为置身于电影《海鸥食堂》中的芬兰。
置身于这样的风景之中,单单是沿着坂道散步就令人感到十分愉快了。偶尔看到骑着单车经过的人,心里还是会偷偷感到羡慕。看着他们迎着海风远去的背影,活生生就是电影中的画面。函馆的街景有一种特别的魅力,会让人心里涌上一种“即便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在这里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吧”的感觉。在看电影《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的时候,我就有这种感觉。像主人公那样做一名邮差,每天骑着单车穿行在函馆的坂道上,带着和家人、朋友、恋人以及猫之间的温暖回忆,站在坡道的顶端眺望着津轻海峡的风景,已经足以令人心生艳羡了。
坂道的尽头就是大海,想骑着单车飞驰过去。
幸坂旁的弁天町邮便局。很像电影《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中佐藤健上班的地方。
穿过千岁坂、幸坂、姿见坂、常磐坂,我们从弥生坂开始下坡,向海边走去。弥生坂与末广通交叉的路口那里有一处新选组屯所迹,上面挂着土方岁三的照片。到了大町电车站附近,以函馆旧警察署为代表的西式建筑又占了上风。有趣的是,这两种风格的错位却并不令人感到突兀,反而构成了函馆独特的魅力。
大町有一处延伸到海中的绿之岛公园,在这里可以将函馆湾的景色尽收眼底。西侧是函馆造船厂停泊的船只,东侧能看到海湾旁边金森仓库红色的砖墙,对面则可以一直望到远方的山峦。宁谧的夕阳将光辉撒在平静的海湾上,两个人吹着有点寒意的风,看海面上摇曳着的光,对我来说已经足够浪漫了,我差点就打消了去函馆山上看夜景的念头。
在函馆湾独享的两个人的夕阳,比百万夜景还要浪漫。
平心而论,后来在函馆山上看到的百万夜景确实很美,但是拥挤的人群让实际体验大打折扣。网络上的照片都不会给你看观景台上黑压压的人头和搭缆车下山时长长的队伍。除非你足够耐寒,又愿意早早上山抢占第一排的位置,否则你是不大会有心情欣赏美丽的夜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