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海东市平安区,古驿重镇,曾是省会的一个区 [打印本页]
作者: KIMET 时间: 2019-2-7 11:17
标题: 海东市平安区,古驿重镇,曾是省会的一个区
平安古为羌戎故地,唐宋称宗哥城,宋称龙文城,地名以驻地平安镇得名,因县治在平安镇故名,据《中国地名辞源》记载,镇名为意愿地名,取吉祥之意;另一说,以平安驿命名
这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是青海省开发较早的地区,史称河湟间或河湟地区;是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驿站,自古商贾云集,市井繁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平安区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之滨,东临邻乐都区,西接西宁市和湟中县,南连与化隆县,北隔湟水与互助县相望。这里地处省会西宁半小时经济辐射圈内,是海东市两个市辖区之一,1979年至2013年期间是海东地区的首府,海东建市后仍为临时驻地。
下辖3个镇、5个民族乡:平安镇、小峡镇、三合镇;洪水泉回族乡、石灰窑回族乡、古城回族乡、沙沟回族乡、巴藏沟回族乡;总面积769平方千米,人口13万,区人民政府驻平安镇平安大道,是青海省东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
平安古为羌戎故地,唐宋称宗哥城,宋称龙文城,地名以驻地平安镇得名,因县治在平安镇故名,据《中国地名辞源》记载,镇名为意愿地名,取吉祥之意;另一说,以平安驿命名。
平安区历史悠久,境内马家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证明,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3500年先民已在湟水沿岸生息繁衍。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区境纳入汉朝版图。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在今平安镇附近置安夷县;东汉护羌校尉驻此;北魏撤安夷县,为西都县辖地。
隋开皇元年(581年)属湟水县辖。唐至德二年(757年)至大中五年(851年)为吐蕃占据。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至崇宁三年(1104年),河湟吐蕃喃厮罗(角厮罗)以之为都建立地方政权,宋代筑有宗哥城,元明两朝在今平安镇设平戎驿;清称平安驿,后改名为平安镇,属西宁县,其名沿袭至今。
1946年划归湟中县,1960年设为西宁市平安区;1962年复归湟中县,设平安行政委员会。1978年10月,以湟中县平安、小峡、洪水泉、石灰窑、三合、沙沟、古城7个人民公社置平安县,驻平安镇,隶海东地区;2013年2月设地级海东市,属之;2015年2月,设立海东市平安区。
平安区沟壑纵横、地形复杂以谷地、低中山为主,湟水自西向东流经全境,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自西向东横亘有阿伊山、泥旦山、顶帽山、青沙山、八宝山等山脉,境内有东沟、老虎沟、西又沟等12条沟岔,沿高山北麓流出,汇入祁家川沟、白沈沟和巴藏沟三条大沟。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夏温差小,太阳辐射强,是天然避暑胜地。
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发菜、云杉、高山柳、黄刺等;动物有白唇鹿、马鹿、岩羊等,药草近80种;盛产春小麦、马铃薯、油料等,畜牧业相对发达。有镍、钴、铬、钙芒硝、磷灰石等18种矿产。冰岭山药用矿泉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国内少见的优质矿泉水;富硒土壤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十大富硒之乡,有高原硒都之称。
平安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海东交通运输业中心,东部交通枢纽,距省会西宁35千米、兰州200公里、西宁机场8千米,可到达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兰青铁路、兰新高铁、兰西高速、109国道等线路过境,有平安驿站、海东西站等,兰新高铁设平安站,是青海境内面积仅次于西宁站、与乐都站面积相等的高铁客运站。平阿高速、临平公路和平安至互助县公路,形成十字形交通网,是通往青南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
平安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区域,山水形胜、人文景观独特,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祁家川裸岩丹霞风貌的奇特壮观,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受戒落发的古柏之香,也有堪称西北一绝的洪水泉清真寺。
境内有寺台石窑寺,石家营新石器时代遗址、夏宗寺、卡约文化寺台遗址、东村遗址、三合遗址、三十里铺墓地汉代上滩墓地、峡群寺森林公园、上拱北(卧牛山拱北)、下拱北(凤凰川拱北)等景点。
夏宗寺位于三合镇瓦窑台村,始建于元朝,兴海县的赛宗寺、尖扎县的南宗寺、乐都县的羊宗寺同称为安多四寺。元代末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在此落发皈依,历代是高僧静修的圣地。洪水泉清真寺位于洪水泉乡洪水泉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整个建筑由照壁、山门、唤醒楼、礼拜殿、学经堂等部分组成,奇特的设计为青海省独有,其艺术价值在西北闻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欢迎光临 (https://ftp.zazww.com/~zazww/)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