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探村丽水景宁 | 大均古村,畲风古街流韵,浮伞仙渡美传
[打印本页]
作者:
KIMET
时间:
2019-3-16 09:51
标题:
探村丽水景宁 | 大均古村,畲风古街流韵,浮伞仙渡美传
丽水景宁,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大均村,被誉为畲乡之窗,是景宁当地的核心景区,有“小溪明珠”、“景宁最高学府”、“浙南芙蓉镇”之美称。
大均古村始建于唐末五季初期,一千多年来始弹簧是瓯江支流小溪流域的水陆交通枢纽,商贸经济较繁荣,耕读风尚也很注重,形成了大均人重“三杆”的民俗,即笔杆、秤杆、竹杆(撑篙),靠写契、写文书、做生意和撑船撑排谋生。在建筑上形成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朴的前店后院式山区商贸古街风貌和石板街面。
一起随着旅行者的脚步,行走古韵中触摸心情。
1
自景宁县城而出,沿鹤溪穿行山谷,一路大江清流。十数分钟即可抵达大均,畲族之窗,汉畲融汇相居的静美村落。
畲族,意为刀耕火种,更富山野遗韵的族群。据说畲民春分之前放火焚山,以肥饶田地,播种五谷,求丰收。而山木之灵气,随着焚山多年,肥沃度也逐渐日减,便有了举族迁徙。于是千年以来,自潮州市凤凰山起,四散迁徙,一山跨过另一山,一地转居另一地,散落在浙闽赣多地。
如今景宁聚集者相对较多,属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大均,因其古韵依然,畲风浓郁,也便成了当地重点旅游地。
畲族迁徙之风,留出时间给自然以复养生气,既是善待自然,也是善待自我;
随时势而变化,就是一种柔善。
2
抵达村口,清澈宽大的溪流畔,是一株茂盛的唐代樟树。古樟伟岸,被当地人奉若神明,悬挂各类祈福红绳,俨然若树神。
因村落始建于唐代末期,最初的岁月里,唐樟已相伴于此,以树荫与绿意,呵护和见证了千百年来大均村落的风雨变迁。
畲族,正是从唐代开始外迁之路。遥想过往,畲族先民们沿着瓯江上游,在最秀丽的山谷溪流转弯处,邂逅了这一片美丽的居住地,从而繁衍至今。
古时水路畅通则商贸活,居住者富裕并且宜居,文风也便日盛了。明朝年间,李氏一门三进士,耕读世家的传承在村落里绵延不息。
如今李氏宗祠,仅外观,便可感染典雅文风。
3
步入古街,鹅卵石老路上行走。恰好近傍晚,阳光斜照时,打在畲族独特屋顶与檐上,时光也就格外缓慢。
临街的铺面古朴依然,在街道地面大小卵石的光泽映衬中,不见沧桑,只见安详。
据说大均村落有“三杆”民俗,笔杆秤杆竹杆,想当年,这里街道上该是散落着写契写文书者、做生意人和撑船者。
笔为文,信息交流;秤为商,物品交流;竹为船,人的现场交流。无论哪个年代,信息、物品和真实的人,都渴望交流。无风险而惬意舒适的流动,越大,越是美好的年代。
开放,与古朴,本质上并无两样。
流动,也恰恰是自由的最佳表现形式。
4
古街尾,到溪畔山脚,有浮伞祠。这是古时的渡口,溪流在此处交汇为碧潭,最美水景处。
相传唐代有马氏,事姑尽孝而成仙佛。曾持羹奉姑至此,正值水涨无人渡舟,浮伞,飘然以渡。
浮伞渡的名字,听来就很有洒脱之美。仙家的风范,飘逸的来往,加上孝之道的相加持,留下来了千年的传说。
成仙尽孝,两不相抵,大概是古人最向往之事。每个人心里都想成仙,每个人也都必须顾家。
自由与责任的均衡,难,却也并不难。
用最大的心去履责,就能享最自由的心灵。
5
古祠一侧有山道,可登顶揽胜。沿小径向上步行,数十级台阶,转过两三弯,便抵达至高处。山顶处极小平台,却恰好可允三五人驻足赏景。
远眺,悠然碧山下,溪流对岸,有畲族人家风情。
蓝天白云为衬,青山绿水以托,在山巅清风掠过的那一瞬间,视野、肌体、心灵,完全被美好的多重感知包拥,于是,记忆深刻极致。
最美风景,常在山之巅。
古村记编辑,作者:一岚
欢迎光临 (https://ftp.zazw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