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 这里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 。 这里曾是泗水国、钟吾国、宿国都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这里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江苏文明之根、淮河文明之源、楚汉文化之魂”之称。 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一起来看看这片古老美好土地上的古镇古街。 1 皂河古镇古镇皂河,大运河畔的明珠,在此处,苏北风情扑面而来。历史从千年前缓缓走来,从唐宋的形成,再到明清的鼎盛,皂河如同裹着一袭岁月的流光,触手可及。
水是皂河不可或缺的元素。“皂河”原就是一条河的名称,是发源于山东郯城墨河的支流,南入古京杭大运河,因水底土色发黑而得名。古镇繁华时期是以舟船为主要运输工具的漕运时代,具有典型的水(码头)文化特色,如祭祀水神的龙王庙行宫、敬香祈福的财神庙、从事商贸经营的陈家大院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历史缩影。
龙王庙行宫,皂河镇最著名的古迹。历史上皂河古镇由于古黄河故道连年水患,清代顺治年间始建“敕建安澜龙王庙”,后经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位皇帝的修建和扩建,才形成如今的风貌。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是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顿于此。
这个小镇,有世遗运河、安澜桥、亭台轩榭、乾隆行宫,也有小桥流水、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安居乐业。
2 嶂山老街岁月流转,嶂山老街似乎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这里曾是宿迁著名的四大古镇之一。相传,明朝年间,嶂山的山顶上就建有驿站,来来往往送信的人,都在此停留歇息。至今,这里还能挖出古老的瓦砾和砖块,这里曾有与北京故宫样式相仿的天主教堂,有名为山神庙和火神庙的古庙两座,拥有百年历史的老街,藏着沧桑的故事。
嶂山也被称为宿迁的北大门,交通便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宿北大战就发生在这里。山上的扳倒井一传与西楚霸王项羽相关,传当年项王带兵路过这里,见将士饮水困难,于是运用神力,歪倒水井,井水汩汩流淌。也有传说,唐朝时,薛仁贵路径此地,感动了上苍,使得井口倾斜,士兵得以畅饮,于是后来大家就把这口井叫做“扳倒井”。 3 埠子古镇埠子镇历史悠久,明朝时这里濒临埠子湖,湖泊年年淤积,于是形成了埠子也即滩头,众多的商贩纷纷在此经商,集市因而形成。明朝万历年间的《宿迁县志》记载到埠子东北不远有梅村,曾吸引了大批文人。宿迁八景之一“梅村煮雪”即是指的这里。此外,历史悠久的埠子也有众多名胜古迹,有凤凰墩、琵琶井、龙潭、东西高山汉墓等,汉墓里还出土了诸如陶俑、汉代兵器等文物
底蕴深厚的埠子镇,如今也是高颜值乡镇,蓝天碧水下,这里缭绕的都是清新宜人的果香,众多的果树、农作物一眼望去郁郁葱葱,甚是美丽。这里有宿迁特色的剪纸,拥有千年历史的剪纸技艺,用一把剪刀,一双巧手,剪出了一个古镇的完美蜕变。
4 穿城古镇
泗阳县西北部的穿城镇,有一则古老的顺口溜:“穿城有三怪:地名不知何处来、千年古井地下埋、水位超过屋脊盖。” 穿城出土文物颇多,远至西周,近至汉唐,都有文物或遗迹被发现。由于穿城历史文化氛围浓厚,多年来,关于这座古城名字的来源,众说不一。据历代传说,战国时期当地有位叫穿封成的人,在陈国做官,他资助经费,在家乡筑了一座城池,乡民为了感念他的恩德,故起名叫“穿城”。另外几个说法,比如楚灵王被追至穿城这个地方才想起“穿”官服,瓦岗寨义军救主“穿”城而过,等等。 关于千年古城穿城的历史传说,虚虚实实,存疑而已。相传,穿城有72口古井,现已发现11口。据说这些古井一经发现,即可饮用,而且清凉甘冽。 穿城街西北角有一口露天“神井”,又叫“瓢稻井”,打水不用吊桶,用水瓢就能舀到井水。民国版《泗阳县志》记载:“每天清晨,水与井平。”这口井是砖砌的,井台高出北面农田两米,水与井平,水位就高出地面两米。 5 洋河古镇江苏宿迁的洋河古镇,“一镇堪将天下醉,神州无处不销魂。”
这里酒都的兴起,与京杭大运河密不可分。南来北往的客商,对酒有着巨大需求,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共同催生了洋河的酿酒业,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在洋河古镇的泉泰槽坊,还保留着最古老的纯手工酿酒工艺。
这里的窖池,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能让酿出的酒特别香醇绵柔,任何新窖池都无法与之媲美。 6 项王故里
项王故里坐落于宿迁市宿城区梧桐巷,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这里是项羽的出生地。项王故里以楚地汉风为主,兼具宫廷建筑和园林建筑风格,核心区共10万平方米,主要有古城门、项羽雕像、和以项羽为主题的4D电影院,以及项府、项园、将署、项羽故居、项家宗祠、霸王古今馆、虞家老宅十几个主要景点。项王故里既有汉代居民特点,又有宫殿式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
景区门口高达9.9米的汉式石阙为项羽雕像,高高在上代表着项王故里的帝王规格,骑马奔腾的姿势,这里便是打开项羽戎马一生的故事。
主城门楼,高大气派,两侧插满楚字旗,随风摆动,摇曳的是霸王的风采。
站在汉式复古的房屋院落前,透过敞开的大门可以看见英风阁前面的霸王鼎,鼎身高约为2.6米,直径1.9米,重达8吨,鼎身上面刻有铭文,记录了项羽一生的金戈铁马,沙场故事。 古村记独立编辑,部分图文来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