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周文正公世家

[复制链接]

 成长值: 490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眼浮云卷,恰弱冠、大江歌罢,掉头西遣。讵料弟兄分手处,沪上当时血泫。举义帜、南昌破茧。剩把兵权拱手让,便长征、四渡赤江浅。张良略,重施展。
    一生谨慎儒风显,叹相府、玲珑八面,年年换匾。韩信伏诛公独泣,兔死又将烹犬。文革事、违心难免。大厦将倾只手补,便鞠躬尽瘁堪型典。灵车缓,寒风剪。
  文周文正公文武兼修,行道中庸,集大儒于一生。虽少谋断,能屹立我朝几十余载而不倒,非人所及也。观其一生,顾全大局,甘为人后;善结人心,只手擎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为相辅之才。然暮年隐忍顺守,帮衬迎合,至今仍有议者,然心中之苦。有谁能解者!
周正公讳少山,字翔宇,别字伍豪,后改恩来。江浙淮安人。弱冠渡扶桑,时逢五四,反国图他兴。后赴法戎,组少年党。
    公早慧,五岁能读书,十岁即通读《论语》《大学》,年十二,赴沈阳第六两等小学堂就读,(后改名为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其时,中华沉沦,列强侵略,民不聊生,而东北犹甚!公耳闻目睹,渐有经国济民之大志。一日,修身老师魏君问诸同学曰:“尔等为何读书耶?”或曰:“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为明礼而读书。”如此种种,不依而足,独公奋然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君叹曰“善哉斯言!诸君,有志者当效周生!”  
   年十五,赴天津南开中学求学,于中国之境况,感触日深,遂遍读各哲学主义之典籍,欲寻一救国良方。而终无所得,遂于民高祖六年,东渡扶桑。于扶桑几经周折,深思熟虑,乃入我党,后赴法兰西深造,组旅欧少年党。  
  高祖十四年,公奉党诏还国,任黄浦军校政治教习、军师中郎将 ,辅平北都元帅、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蒋正公(即思宗)北伐,多谋善断,屡有劳绩,时人皆以为能。  
  汪逆二年,思宗背盟,大肆屠戮我党众,公遂于南昌于朱忠武公、贺武愍公等举义兵,任军师,初时,军威大振,南方惊恐,震动民朝。后因寡不敌众,败走汕头。其时公因操劳过度,突患疟疾,不得已乃赴香港疗疾,病痊,即急赴沪参加我党之议政会,于会上任为常务议政大臣。然仕途多舛,祸福难料,议政会对举义兵之所有成员,均予警告处分。公首当其冲,毅然承担责任,毫无忿怨之色,坦然受之。  
  思宗二年四月,思宗一面大肆屠戮我党众,一面以甘词厚币,以行招安,我党众多有意志不坚,叛党投敌者。时公以议政大臣、钦差大臣之身份作镇武汉,审时度势,乃决定成立“打狗队”。  
  自打狗队建立,铲叛除*,卓有勋绩,叛徒闻“打狗队”之名,一日三惊、食不知味、寝不安席!局面为之一变。  
  后复着意培养“龙潭三杰”:钱、李、胡等人,入民朝卧底行间。此后十余年,此三人行间民朝,多立功勋,我党能屡脱劫难,多赖此三人之力也!然无公之慧眼识人,巧妙筹划,三人纵有通天彻地之能,安得施展之所哉?  
  四年十二月,公调任中央议政会首席议政大臣,其时,我党之“苏区”(我党起事之初,所占之地皆谓之“苏区”)已大破官军者三矣!思宗震怒,决定亲征,誓灭“赤匪”而后快。太祖其时与废帝不睦,被加以“皇帝”尊号,而夺其军权。  
  五年六月,思宗于庐山大会诸侯,制订“剿匪”计划,向美利坚国借款一千二百万之巨,调五十万军,分为三路,中路上将军陈辞修为帅,罗卓英、吴奇伟、赵观涛为将。福建之十九路之军为左路军,镇南将军蔡延锴为帅。以粤军为右路军,广东提督余汉谋为帅。采“分进合击”之术,来势汹汹,直犯我苏区。当此危难之时,公与朱忠武公审时度势,令我军打到外线,以乱敌之战略计划矣!  
  惜中央临时议政会纸上谈兵、不自量力,令我红军与敌主力正面交锋,虽有小胜,然损失甚重。公遂改变战略,以小股兵力诱敌,以主力伏击敌之后侧纵队,历两次激战,歼敌三万余,思宗之四次围剿至此败矣!  
  公统筹全局,灵活机动,出谋划策,居功至伟!此战亦我军初起之时最辉煌之胜利者也!  
  六年,思宗复对我苏区行围剿,其时,因形势恶化,中央临时议政会被迫自沪迁至苏区。议政大臣博古,遂把持大权,古不谙军事,乃将军事大权委于德意志人奥托?布劳恩。(中文名李德)  
  然德亦庸才耳,乃赵括之辈也!教条主义严重,不顾我军之情况,盲目照搬欧一战之成例,令我军与敌进行阵地战。致使我军连遭败绩,四月广昌之战,我军浴血十八日,伤损五千余人,而广昌仍陷于敌手。德遭此失败,遂令我军“分兵把口”、“处处设防”殊不知此正中敌之下怀也!  
  夫敌兵势重,数倍于我军,其武器给养等比之我军亦远为雄厚。我军惟可恃者,乃运动战也!今弃己之所长,而欲与敌打阵地战、消耗战,安能不败乎? 至思宗七年八月,我苏区之防线全面崩溃。为保存实力,以图再起,我军不得已于七年十月,进行战略转移(即俗谓之“长征”者也)
    然此时博、李等辈,却由冒险变为退却逃避也,令我军主力掩护庞大之中央机关后撤。且战且走,一日所行,不过数十里耳!安能逃脱迅捷之追兵哉?我军浴血奋战、拼死杀出敌军三道封锁线,进入湖南境。思宗倚湘江之险,布下第四道封锁线。虽掩护中央机关安全渡江,然损失极重矣!我军出苏区之时,有众八万六千余人,至此,只存三万余人!且多有带伤者。  
  十二月,我军达通道县,此时敌已尽悉我军之战略意图,乃于前方张网以待。博古自湘江之战后,神思恍惚,萎靡不振,中央议政会议政大臣之职,即由公代理。  
  十二日,我党于通道县召开会议,讨论我军之行军方向两问题。会上,公积极支持太祖、张、王二公之议,主张向贵州进军。德虽仍持北进之议,然诸将皆不纳。  
  十五日,我军克黎平,十八日,公于此召开中央议政会议,探讨我军之战略方向问题。公审时度势,乃纳太祖之言,西渡乌江。德力争不果,大怒而去,不久,议政会罢其指挥军事之权。  
  八年元月七日,我军克遵义,十五日,在此召开了中央议政会扩大会议(即所谓“遵义会议”) 太祖即于此会议上被诸将公推为帝,定明年为太祖元年。其后,我军抵达云贵川三省交界处。  
  中央议政会于此召开,会议决定,以公、太祖、王祥公(稼祥)为新“三人团”  
  太祖元年五月,我军渡金沙江。此后,先头部队强渡大渡河(即所谓“十八勇士飞渡泸定桥”)顺利北上。  
  六月十二,我军先头部队至达维,与我赤四方面军之第三十军会师。  
  十八日,中央议政会及主力部队抵懋功。至此,我军两大主力胜利会师!此我朝兴盛之始也!  
  二十六日,于两河口召开议政会,公建议我军北进川、 陕、甘,先取甘南,以运动战击敌,以求消耗敌之有生力量,太祖及诸将皆以为然。不意张逆自恃势重,阴谋不轨,欲篡权自立,密令陈、徐二公南下。时叶武定公偶闻之,遂星夜间道弛告太祖,太祖当机立断,率军连夜北上,乃得免。  
  不久,于俄界(地名)召开中央紧急议政会议,一致通过予张逆以警告处分,并责其火速北上。张逆不得已,乃率军北上,我军起事以来最严重之内讧遂得免。太祖等后经数月跋涉苦战,于八月十七攻克甘南门户腊子口,十月,抵陕甘边区之吴起镇,长征遂胜利结束。  
  此次长征,经十余省,纵横两万五千余里,历时年余,艰难卓绝,困苦非常,为亘古以来所罕见。公运筹帷幄,屡施奇计,使我军辄脱绝境,又于遵义议政会上力拥太祖即位。两军会师后,公顾全大局,主动让权于张逆,使我军免于内讧。其功甚伟,亦自此为太祖所信,终生不疑。  
  太祖元年十二月,思宗巡陕西,摄政王、天下兵马副都元帅张学良、陕西将军、西北剿匪经略使杨虎城,因痛感倭寇日益猖獗,步步紧逼,有鲸吞我中华之野心。而思宗一叶障目,不顾国家危难,执意灭“赤匪”而后快,迫不得已,于十二日行“兵谏”以迫思宗抗日,并邀我党遣使会谈。  
  太祖闻之大喜,遂以公为使,率使团赴陕西谒思宗。公力陈国难当头,当以大局为重,共同抗日,奈思宗于我党成见已深,公等虽屡以民族大义相劝,皆不为动。军中诸将见此,群情汹汹,乃欲弑思宗,自行抗日。  
  公大骇,谓诸将曰:“帝虽不才,然其名为天下之共主,一旦遭弑,则中国必乱!宵小之辈将群起,裂土分疆。若如此,我中华休矣!今当以大局为重,拥帝以抗日”。  
  诸将曰:“无帝,我等亦可抗日,公与帝非仇敌耶?奈何为其做说客?”。  
  公曰:“不然,我党与帝之怨,私也,抗日,公也!安能以私怨置国家民族存亡于不顾?我党之于帝,可谓仇深似海!然今为国家民族计,皆可抛之,君等与帝,并无如我党之血海深仇,为何不能解之?” 诸将释然而去,此后,公数次谒帝,几经艰难,帝终允团结抗日之条件。我军遂受册封,尊奉民朝为正朔,北方之我军,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朱忠武公为帅,彭武恒公副之。  
    南方之军,更名为国民革命新四军,以叶公(铤)为帅,项(英)公副之,俱受太祖节制,事变遂平。倘无公殚精竭智,一力斡旋,断无我朝与民朝八年抗战之佳话,而中华民族之前途,亦难料矣!公此前所为,不过各为其主,只一英杰耳!经此事变,乃成我中华之千古伟人也!  
  二年七月,倭寇犯我河北,假泸沟桥之事,大肆侵略,战争遂爆发,公应思宗之邀,赴陪都重庆,任使节以联络两朝。  
  八年间,公于重庆展不世之才,团结各界共御外侮,我朝与民朝携手八年,虽屡有摩擦,而能团结一致,击倭寇,复国土,终获胜利,公与力多焉!  
  十年八月,倭寇降,思宗乃力邀太祖赴重庆共商国事,公以思宗暗藏祸心,实不可信,力谏太祖勿往。太祖为国家和平计,毅然赴重庆谒思宗, 历经两月余,乃达成《双十协定》举国皆以为和平在望,欢欣鼓舞,一片升平之色。  
  不意思宗复背盟,调集大军,大肆进攻我解放区。公虽屡次努力,欲以和平手段解决两朝之冲突,然皆无功。 十一年十一月,内战正式爆发,公遂返延安。  
  夫我朝与民朝之争,实乃意识形态之争也!外寇侵略时虽可携手抗敌,矛盾则万无调和之理。以公之慧,岂不知耶?  
  然所谓“和平未到绝望之时,绝不放弃和平”公明知不可为,然为和平计勉尽人事耳!  
  十三年九月,太祖遣平北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东北诸军事林庄公,率所部取东北,历五十二日,克之。  
  此后,太祖令林庄公率军入关,与陈懿公、粟惠襄侯、刘武威公、世祖邓平公等于徐州合兵,击敌徐州剿匪都元帅刘峙、副都元帅杜聿明。历六十五日,灭敌五十余万人,陈兵长江,江北尽归我朝!  
  十四年元月,太祖遣讨逆大将军、假节钺、都督华北诸军事聂明公围北平,招安敌华北剿匪都元帅、平津镇守使傅作义,义为保千年古都,乃降。  
  及后,我百万大军渡江南征,思宗败奔台湾,据孤岛以抗圣化。十月一日,太祖于天安门立国,拜公为领班军机大臣、外交部尚书、集贤院掌院学士。十五年元月,公奉诏赴莫斯科,与苏世祖斯大林盟,功成而返。  
  十九年,公率使团赴日内瓦之会,与诸列强周旋,大张我中华之威。  
  二十年万隆之会,公持正循道,首倡“不结盟运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名扬国际,使亚非诸国皆感佩我中华之义德。  
  二十二年,太祖行反右,天下动乱,吏民惶惶。公虽称善,然心颇不许之,后反右之风愈烈,上至封疆,下至府县,皆废公务,以检举、污蔑为能事。公见朝政日非,社稷不宁,忧心不已。屡谓众臣曰:“昔废帝非左耶?于我朝又何益乎?今诸君之头脑皆炽,需泼冷水耳!”太祖闻之,甚怒。  
  二十三年,太祖巡四川,于成都召开议政会,斥公曰:“距右派只五十米矣!”公迫于太祖之威,乃检讨,自此,多委曲求全,以顺太祖意。  
  二十四年,太祖复行“大跃进”炼钢铁、放卫星,一时举国上下,皆应诏而动,大小官吏,为迎合圣意,沽恩邀宠,乃争相虚报亩产、钢铁、纺织之绩,至有亩产过万、炼钢数千吨者。公知其皆虚妄之词,屡斥之,太祖愈怒公。  
  二十五年,天灾大起,赤地千里,几近绝收,至有食观音土、啖草根树皮者。太祖甚悔之,令百官不得食肉,以示与民共劫难,至此,太祖方悟公先见之明,乃下罪己诏,废“大跃进”。  
  二十七年,灾情趋缓,二十八年,全国皆丰收,民大悦,国家渐安。  
  三十一年八月,百万孺子于天安门谒太祖,太祖赐名“红卫兵”曰:“造反有理!”天下遂大乱。  
  观太祖之初衷,乃欲廉吏治、除*佞、安社稷、诛功臣也!然所用非人,林庄公、江后多假太祖诏令以除异己。  
  三十二年,太祖以摄政王刘奇公掌朝多年,威高势重,甚忌之,乃枉加其罪赐死。以林庄公为摄政王、加九锡。  
  至此,朝中正人一时去尽,功臣宿将多有冤死者,公乃独撑危局,与江后、林庄公分庭抗礼,巧妙周旋。江、林等深恨公,每欲除之而后快,屡进谗言于太祖,太祖皆斥之。  
  三十五年,太祖于庐山大会诸侯,召开议政会,林庄公令大学士陈伯达谏,欲加太祖尊号,太祖不许,欲废林庄公,林庄公不得已谋叛,欲弑君篡权,三十六年九月,事败,仓皇北蹿,死于漠北温都而汗。太祖经此大变,龙体日衰,遂加公为监国,总摄朝政,自此公权倾天下,事无巨细,悉决之。  
  三十七年,行远交近攻之策,力主连美、日以制苏。公因而名震寰宇,威望过于太祖。  
  四十年九月,公旧疾复发,自知不久于天,上奏太祖,以世祖邓平公为代监国。  
  四十一年元月八日,公薨于京,年七十八。谥为“文正”谥法曰:经帏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刚直不阿曰正,内外宾服曰正。  
  赞曰:周文正公才兼文武,雅量高志。自弱冠即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及开国,统御内外,忠勤国事,晚年,以一人之力独撑危局,安国家,存社稷,使我朝免于崩溃,此伟绩殊勋,古今中外无出其右者,可谓世界第一名相也!而恭俭谦和、善结人心、刚直廉正、慈惠爱民,亦为我朝之冠!故及公薨,天下同悲,万民共泣,京师十里长街万人相送,世界百余国降半旗以悼之!呜呼!人生至此,复何憾哉?
插件设计:zasq.net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315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沙发
发表于 2016-12-5 18:52 | 只看该作者
十里长街送周公,可见人心所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8 01:07 , Processed in 1.227232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