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国学名著] 《桃花扇》(全本)作者:孔尚任【TXT】

[复制链接]
风葶云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4 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桃花扇》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戏曲作家,孔尚任创作的优秀的历史传奇,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历程。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祖籍山东曲阜,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他在出仕之前的读书养亲阶段,就接触到许多南明遗民,掌握了许多有关南明兴亡的史料及李香君的轶事,萌发了创作《桃花扇》的想法。三十七岁入仕后,他利用江南治水的机会结交南明遗民,搜集史料,丰富了《桃花扇》的内容。奉调回京后,孔尚任开始了《桃花扇》最后的具体操作,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他五十二岁时完成了这部历史传奇剧。其深刻的历史蕴含,强烈的艺术魅力感人至深,一时广为传演,在很偏远的地方也能观赏到。次年,孔尚任被罢官,不久回乡归隐,康熙五十七年去世,享年七十岁。? 

《桃花扇》写的是“明朝末年南京近事”,它的特点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它以侯、李爱情为线,串连起南明王朝发生的一系列主要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南明覆亡的历史必然,即统治集团的腐朽和权奸的误国。展示了南明各种政治力量间的斗争,尤其是以李香君为代表的人民群众与复社文人、史可法所率的忠义将士等汇聚而成的进步力量与马、阮复辟丧国的行径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同以前的剧作相比,《桃花扇》是成熟凝重的历史剧,在史实的基础上大胆夸张虚构,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它声韵和谐,词藻华美而生动,雅俗并举,人物形象鲜明而富于个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孔尚任,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为孔子64代孙。父亲孔贞□,崇祯六年(1633)举人,博学多才,崇尚气节,终生不仕。 
生平事略和文学创作 孔尚任为孔子后代,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 
20岁前后,孔尚任考取县府学生员。后来参加岁考,没有录取。但孔尚任并没有放弃做官的念头,他典卖了家中田地,捐资纳了一个"例监"(国子生)。31岁,他于县北石门山,读书著述,谈古论今。在少年时代和读书石门山时期,孔尚任已对南明兴亡引起注意。这期间,他曾从亲友处采取轶闻,又从诸家记载中撷取史实,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传奇。这就是《桃花扇》创作的酝酿时期。 
康熙二十一年(1685),孔尚任35岁时,应衍圣公孔毓圻之请出山,修《家谱》与《阙里志》,教习礼乐子弟,采访工师,监造礼乐祭器,为康熙帝玄烨第一次南巡祭孔活动作准备。次年康熙亲自到曲阜祭孔。这是清统一全国以后第一次最引人瞩目的尊孔大礼。孔尚任被选为御前讲经人员,撰儒家典籍讲义,在康熙面前讲《大学》,又引康熙观赏孔林"圣迹"。因讲经、导览都能称旨,康熙破格升他为国子监博士。意外的恩荣遽然激发了他对清统治者感恩戴德之情,他一面对"不世之遭逢"受宠若惊,一面准备"犬马图报,期诸没齿",充分反映了这个局限于个人升沉知遇的儒生对新统治者的依附态度。 
康熙二十四年(1658)初,孔尚任进京,正式走上仕途。当他还来不及显现其儒学经纶的才能时,七月初,即奉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淮扬,协助疏浚黄河海口。孔尚任本期望为朝官,意在于"清华要津",现一旦与渔人为邻,鸥鹭为伍,颇为失望。滞留淮扬四年,孔尚任时有迁客羁宦、浮沉苦海之感。他亲见河政的险峻反复,官吏的挥霍腐败,人民的痛苦悲号,发而为"呻吟疾痛之声",成诗630余首,编为《湖海集》。这些作品摆脱了早期宫词和应酬、颂圣之作的不良倾向,较深切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些认识。 

来被写进《桃花扇》的张瑶星道士。这表明,孔尚任正为《桃花扇》的创作积极进行着实地考察。这时,他还结交萃集在这些地方的明代遗民,其中有与明末政治斗争有密切关系,或与清政权持不合作态度的冒襄、黄云、邓汉仪、许承钦、龚贤、石涛,谈古论今,过从密切,有时"所话朝皆换",竟秘而不为"门外人道"。淮扬四年不仅是孔尚任对现实认识的深化时期,也是创作《桃花扇》最重要的思想和素材的准备时期。 
康熙二十九年(1690),孔尚任回京,开始了10年京官生涯。前5年,他仍做国子监博士,三十四年(1695)秋升为户部主事,奉命在宝泉局监铸钱币。三十九年(1700)三月,为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同月即罢官。这时期,虽然结束了湖海生活,但始终遭到冷遇,更无法发挥他颇为自许的管晏济时之才。10年中,他写了《岸堂稿》、《长留集》(与刘廷玑合著)等诗文作品,时时感叹自己穷愁潦倒、碌碌无成。"弹指十年官尚冷,踏穿门巷是芒鞋",正是他10年宦情的概括。这些苦闷,无疑没有摆脱个人仕途升沉变迁之感,但有些诗却也加深了思想深度,诸如否定君王"造命",揭露官场倾轧,直指"盛世"为"浊世"之类,都表现出对康熙的所谓知遇之恩、险恶的宦海风波、现实的黑暗混浊等方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因而,当他以东鲁狂生自命,"弹铗燕市中,独歌不逐吠"的时候,表现出了难以抑制的激愤。 
孔尚任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立场和思想倾向的士人。他需要依附于统治阶级,他对康熙皇帝一度怀着强烈的感激之情,但因为不得志,他对清廷的掌权派不满,并逐渐对康熙的"知遇"之恩表示怀疑。他希望用世,施展才能,不羞谈仕途经济,但在浊流中仍保持着自己的情操,并且对历史和现实有自己的见解。他时而讴歌新朝,时而怀念故国;时而攀附新贵,时而与遗民故老神交莫逆。清初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形成了他复杂的变化着的思想立场。这就是孔尚任从事戏曲创作时的思想状况。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俺下过您的E书了,谢谢啦 。。。查看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5 01:30 , Processed in 1.197489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