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中国在“抗美援朝”中的得与失[2P]

[复制链接]

白银会员 - 等级≥知州

绿金v1_01灰铜v1_04紫银v2_01灰金v1_05紫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2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1956年9月18日他同前来参加中共八大的朝鲜代表团会谈时就说:“对朝鲜劳动党的做法,过去就有意见,例如朝鲜战争,开始就提醒过金日成不该打,后又警告他敌人可能从后方登陆。”9月23日,他对也是来参加中共八大的米高扬说:“朝鲜战争根本错误,斯大林应该负责。”1957年7月5日米高扬到杭州通报苏共打掉以马林科夫为首的“反党集团”问题时,毛泽东又和他谈到朝鲜战争问题,还抱怨说:“斯大林、金日成对中国刻意隐瞒发动战争的时机及作战计划,最后,中国却被牵连进战争,这是错了,绝对错了。”
   一、关于朝鲜战争的发动
       60年前的朝鲜战争,严格地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朝鲜发动的南下“统一祖国”的战争。第二阶段才是中国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现在先从朝鲜战争的发动谈起。
  按理说,发动朝鲜战争应该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决定的事,但按当时还存在社会主义阵营的规矩,则必须得到斯大林的批准。而斯大林在二战后所极力避免的一件事,正是同美国发生军事冲突,引发苏美大战。在朝鲜问题上,他也担心美国直接干涉,所以对金日成多次提出武装统一的要求,都一直没有同意。然而到1950年初,斯大林的态度却发生根本变化,同意金日成发动战争。他误以为美国干涉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决定拉上中国,万一美国插手,可以把中国推到第一线。
  金日成按斯大林的意见来找毛泽东,得到了支持。毛泽东除了和斯大林一样,对美国的意图有所误判外,还由于他始终坚守支援世界革命的外交路线,并且有争当东方革命领导者的念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把延安当作指挥东方革命的“总部”。因处于秘密状态而不能回国的一些亚洲国家共产党领导人就有不少滞留延安。如时任日共领导人的冈野进(野坂参三)就以公开的身份出任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学员由被俘的侵华日军人员组成)校长,并代表日共在中共七大上公开致词。单是我所在的延安俄文学校,教员中就有越南、朝鲜、印尼等国共产党的领导成员。他们都是苏德战争爆发后从苏联撤到延安的,日本投降后均已回国出任重要职务。正是由于毛泽东具有强烈的推进世界革命的国际主义情怀,所以中国革命刚一胜利就积极支持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金日成是从中国东北起家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有大量朝鲜人居住,成为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朝鲜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人民的抗日复国运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并且蔓延到了中国东北。日本占领东北后,中国人民掀起了反日怒潮,东北更出现了中共领导下的武装斗争,组成了遍布东北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后改编为统一的抗日联军(简称抗联)。朝鲜人的抗日复国力量多汇入各地的抗联。金日成就是从他的生长地吉林参加抗联的周保中部,最后升任为营长的。1938年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在关内占领区巩固其统治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东北抗日力量的清剿,致使公开活动的抗日武装无法立足,不得不分批退入苏联境内。后来,抗联经过整编,苏联把其中的朝鲜人独立出来,编成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部队。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并根据同美国的协议占领了北朝鲜。金日成也就率部回到北朝鲜,此后又在苏联策划下,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组成“内阁”,金日成出任“内阁首相”。同时也组建了朝鲜人民军。人民军虽然得到迅速扩充,但训练不足,更没有经过战争锻炼。所以他的骨干和主力就主要靠中国拨给的人民解放军中由朝鲜人组成的三个师外加两个团。后来,中国还在辽宁为朝鲜设有训练基地,战争期间曾成十万人地帮他们训练新兵和俘虏兵。至于物资方面的援助,更是不可胜数,而且都是白送,事后分文不收。
  还应指出的是,斯大林把批准金日成南下武力统一朝鲜的最后决定权交给了毛泽东;而苏、朝酝酿和决定发动战争,却有意对中国保密。什么原因,至今学界还是看法不一,只有一点无可争议,即表现了斯大林当时对毛泽东还缺乏充分信任(怀疑他是东方的铁托),金日成则是看不起中国和对中国怀有疑虑。
  朝鲜战争的对打双方,一方是南韩和打着联合国招牌的美国及其追随者16国,参战军力120多万(包括韩59万余,美48万,其余为英、加、法、澳等),一方是毛泽东所说的“三驾马车”苏、中、朝,参战兵力朝鲜26万、中国78万(一说135万)、苏联2.6万(主要为空军)。在苏、中、朝这边,首先是金日成急于以武力统一南朝鲜,一再要求斯大林批准,斯大林先是犹豫,后来才同意,但实际上还是以中国参战和苏联不参战为条件。中国的态度则是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后来更直接参战。所以,对朝鲜战争起关键作用的始终是中国。如果毛泽东不支持金日成南下进攻,或者坚持先做解放台湾的准备而不进行积极援朝的部署(如在鸭绿江边派驻大批军队准备进朝参战),也许这个仗就打不起来。但是毛泽东由于坚持仍然处于战争与革命时代这一过时的错误判断,以在亚洲推进革命为己任,决心在朝鲜战场上狠狠打击美国,这就决定了他必然要进行抗美援朝。因此可以说,朝鲜战争是由于毛泽东奉行世界革命外交路线而打起来的。
  抗美援朝战争也给毛泽东提供了大力整肃国内被他认定的敌对势力和扫清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政治和思想影响的大好机会。他认为,这是巩固革命政权所不可或缺的。所以,朝鲜战争又成为内政外交相互为用的毛泽东外交指导思想的一次大实践。
  二、抗美援朝战争的得失
  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是:志愿军虽然蒙受重大损失,最后仍只能推进到三八线附近,南北间的界线还得按停战生效时双方部队的接触线划分。结果,南方(韩国)在东边北进最远达50公里,北方(朝鲜)在西边只南进最多10公里,朝鲜反而丧失近3000平方公里领土。朝鲜也就是大体上保住了1950年底1951年初头两次战役取得的战果,在联合国内则和中国一起,成为专指的被谴责对象。
  抗美援朝最大的“得”,就是以志愿军的近百万伤亡的代价保留下了北朝鲜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如果没有抗美援朝,这个国家政权大概只能消失了,与我国隔江相望的近邻则可能是大韩民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过去一直有个“唇亡齿寒”的说法。其实仔细想来,当时(上世纪50年代下半期)与韩国相邻,并不能说我们一定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发生什么“齿寒”的问题。事后中韩关系的发展就证明了这点。

      (一)毛泽东也认为发动朝鲜战争是错误的
  朝鲜战争结束三年之后,毛泽东就已一再表示,帮助朝鲜打这场仗是错误的。只是他把这笔账完全算到了金日成和斯大林的头上。1956年9月18日他同前来参加中共八大的朝鲜代表团会谈时就说:“对朝鲜劳动党的做法,过去就有意见,例如朝鲜战争,开始就提醒过金日成不该打,后又警告他敌人可能从后方登陆。”
  9月23日,他对也是来参加中共八大的米高扬说:“朝鲜战争根本错误,斯大林应该负责。”1957年7月5日米高扬到杭州通报苏共打掉以马林科夫为首的“反党集团”问题时,毛泽东又和他谈到朝鲜战争问题,还抱怨说:“斯大林、金日成对中国刻意隐瞒发动战争的时机及作战计划,最后,中国却被牵连进战争,这是错了,绝对错了。”
        这说明,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承认抗美援朝不对,斯大林去世后在发泄一下他对斯大林的不满时,朝鲜战争也成为问题之一。但赫鲁晓夫认为,该负责的应是毛泽东。1960年彭真在各国共产党代表参加的布加勒斯特会议上曾就此同赫鲁晓夫吵了起来。赫鲁晓夫说:“如果毛泽东不同意,斯大林就不会那么做。”彭真反驳:这种说法“完全错误……毛泽东是反对打仗的……是斯大林同意的”。
  事实上,无论是对于打朝鲜战争的积极,还是在和平谈判问题上的消极,同斯大林相比,毛泽东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下面先谈朝鲜战争带给中朝方面的伤害和损失,并从中国谈起。
  中国遭到惨重伤亡。由于我方采取的是被称之为“人海战术”的办法,就使我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遭到近百万人的伤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印的《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经验总结》里面,谈到我们先后出动的志愿军人数达135万,最后健全回国的只有37.2万人,包括冻伤致死致残在内的减员人数达到97.8万。另按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的统计数字,志愿军直接战斗牺牲的人数为183108人。再加上负伤的38万多和被俘者,一共减员56.54万人。相比之下,美国的阵亡人数(名字被镌刻在华盛顿一面纪念墙上)为54246人。
  严重损害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关系。抗美援朝战争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原来局限于欧洲地区的冷战,一下子扩大到了亚洲,且激化为相当规模的地区性热战。从这时开始一直到毛泽东离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好斗的大国,先后站到了反对世界头号和二号大国的第一线,这就是反对“美帝”和“苏修”,后来还加上反对民族主义国家的所谓“反动派”(以印度尼赫鲁为代表),毛泽东也就担任了全世界反对“帝修反”的革命领袖。但这却使我国丧失了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人民生活更加贫困,同发达国家和不少新兴国家进一步拉大了差距。
  抗美援朝对于我国对外关系产生的巨大负面作用,主要是由于我们傲慢地拒绝了联合国的停战建议。美国得以煽动并联合大多数国家通过谴责我国为“侵略者”的决议,从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我国为敌。为防止产生所谓“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在朝鲜战争后同我国周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针对我国的军事条约。这些又迫使我国不能不进一步强化对苏联的“一边倒”和对西方国家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被排除在大半个世界(主要是发达国家)之外,没能跟上世界发展步伐。
  抗美援朝也耽误了台湾问题的解决。连毛泽东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过,没有抓住最有利的时机攻打台湾是“我党‘七大’后所犯的第一个大的历史错误……这是不能挽回的错误,是百分之百地错了”。他虽然没有说这是抗美援朝带来的一个后果,但人们心里都是明白的,将来的历史书也会讲清楚,决策者的责任是逃不了的。当然,攻打台湾并取得胜利给那里的民众带去的是福还是祸,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抗美援朝只有在军事建设上使我国收获巨大,人民解放军基本改装了。中国有上百个师都是在抗美援朝时期改装的。按彭德怀的说法就是,原来我们是非正规的,现在正规化,变成正规军了。因抗美援朝,苏联在军事工业上对我国的帮助也很大。原来人民解放军用的多是二战结束前后的旧式武器,特别是缴获日本的武器。在抗日战争期间,解放区能够自己制造的武器,最高标准也就是迫击炮。斯大林虽然只秘密派出空军参战,但却拿出大量现代化军事装备廉价(按半价计算)卖给中国。抗美援朝期间,在苏联帮助下,基本上解决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装备问题。我们连个子弹都生产不了,后来全军首次实现了枪械型号的统一,还开始生产坦克、大炮、飞机、导弹了。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差距有多大
  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战的主要对手是美军。美军武器装备是世界上所有军队中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志愿军武器装备与美军相比,就像“叫花子与龙王比宝”,可以用“敌有我无,敌多我少,敌好我差”十二个字来概括。这种差距,在志愿军初入朝时尤为突出。
  敌有我无:此时,美国投入到朝鲜战场上的空军和海军的飞机约1200架,包括战斗截击机(歼击机)、战略轰炸机、轻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和运输、救护、指挥等飞机,此外,地面部队每个师还编有22架炮兵校正机;投入到战场上的海军各种舰艇300余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战列舰、驱逐舰、登陆舰、扫雷艇等。美军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或摩托化,共有坦克1000余辆(每个步兵师和陆战师各编有140余辆)、装甲车330余辆(每个师各编有35辆),每师还编有各种车辆3800余辆。志愿军既没有空军参战,也没有海军参战,地面部队也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编制,每个军只临时配有100辆左右负责物资运输的汽车。
  敌多我少:除上述武器装备敌有我无外,敌我双方都有的主要武器,志愿军也远比美军少。美国地面部队每个师除装备坦克外,还有各种火炮959门,包括榴弹炮72门、各种直射炮(山炮、野炮、无坐力炮)120门、各种迫击炮160门、高射炮64门、火箭筒543具,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30余门。美军在朝鲜有7个师和第八集团军总部,总计有各种火炮6049门,其中榴弹炮568门、高射炮784门(不包括南朝鲜军和其他“联合国军”的)。志愿军一个军才编有各种火炮522门,包括有直射炮108门、各种迫击炮333门、火箭筒81具,而且没有坦克,也没有榴弹炮和高射炮,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仅190余门。志愿军一个军的火炮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火炮装备的54%。志愿军第一批入朝6个军(其中第五十军和第六十六军火炮编制更少),加上志愿军炮兵的火炮在内,共有各种火炮不足3000门(其中榴弹炮320门、高炮36门),仅相当于美军火炮总数的45%左右。志愿军没有空军、没有坦克,而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也少得可怜。另外美军一个师装备各型无线通信机1400部,有线电话机1100部。志愿军一个军装备无线通信机只有69部,有线电话机375部,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同类装备的5%和34%。
  敌好我差:志愿军不但没有空军和海军参战,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编制,而且火炮和枪支在性能和质量上也都不能与美军相比。美军火炮新、口径大、射程远、弹药足,最大射程可达20多公里,均有汽车牵引或吉普车载运,威力大,机动性能好。志愿军装备的火炮几乎全部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的装备,火炮陈旧、型号杂、口径小、射程近(最远10公里)、弹药不足,多由骡马驮载或由人员携行,威力小,机动性能差。美军步兵的枪支都是自动半自动的;志愿军步兵装备的枪支,美制、俄制、德制、日制和旧中国制造的都有,自动枪极少。
  这就是志愿军武器装备与美军武器装备的现实,这就是志愿军武器装备与美军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如此悬殊,使双方在战场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作战空间上,美军握有整个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实行陆、海、空军联合的全方位的立体作战;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只是单一地面部队(步兵在少量炮兵支援下)的平面作战,所谓以平面对立体,以一军(陆军)对三军(陆海空三军)。美军可以攻击志愿军的后方和海岸;志愿军则没有能力攻击美军后方和海岸。
  在作战时间上,美军能进行全天时作战,受限较少;志愿军则主要利用夜间和气象条件不利于美军飞机出动的昼间组织部队行动。
  在作战组织上,美军机动力、火力突击力、后勤补给力均强,并且通信畅通,指挥灵敏。志愿军则防空压力大,运输补给困难,部队机动困难,火力弱,作战指挥不畅通。
  志愿军就是在武器装备这样优劣悬殊的条件下与高度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作战的。
  美军优势武器装备在战场上是如何耍威风的
  美军在朝鲜战场上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当时所有的现代化武器,进行的是陆、海、空军联合的全方位的立体作战。在作战中,充分发挥了其现代化武器装备尤其是飞机、坦克和大炮的作用。
  美军作战飞机的运用。美军依靠其空军的巨大优势,掌握了整个战场的制空权。一般每天出动数百架次到1000余架次飞机执行作战任务,并昼夜出动。在志愿军参战后的运动战阶段,志愿军没有空军参战,也缺乏对空作战武器,因而美军飞机肆无忌惮,在志愿军和人民军活动区域,钻山沟,钻桥洞,掠房顶,掠树梢,追打单个行人和单辆车辆,极为疯狂。美军飞机作战,根据其性质大体上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用于轰炸和封锁志愿军和人民军后方。这一任务主要由远东轰炸机指挥部的战略轰炸机和第五航空队的轻轰炸机执行,第五航空队的战斗轰炸机和海军舰载机,也部分地执行了这一任务。每日出动执行轰炸任务的飞机几十架次到几百架次不等。1950年11月5日,出动B-29型战略轰炸机21架轰炸江界,投下170吨燃烧弹。11月8日,轰炸新义州,一次即出动B-29型战略轰炸机70 架次,投掷500磅燃烧弹584吨,另有9架B-29使用1000磅的炸弹轰炸了鸭绿江上的桥梁。从11月8日到12月5日,远东轰炸机指挥部出动全部90架B-29飞机,对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进行了空中摧毁。并从1951年1月起,对朝鲜北纬37度线以北地区,划分为11个封锁区,按区轰炸封锁。美军飞机轰炸使用的炸弹有100 磅、200磅、500磅、1000磅、2000磅和4000磅的普通炸弹,1000磅和12000磅的制导炸弹,M-83弹束(志愿军称其为“蝴蝶弹”)等,还大量使用了凝固汽油弹和定时炸弹。整个志愿军和人民军作战后方地区直至鸭绿江,所有大小城镇、铁路桥梁,重要公路桥梁、铁路车站和工业设施以及美军认为所有可能的志愿军和人民军物资囤积地、部队集结地,均被其严重摧毁、破坏,大小城镇已变成废墟。
  1951年8月至1952年6月,美军以摧毁朝鲜北方铁路系统为目标发动的“绞杀战”,集中其用于朝鲜战场空军和海军作战飞机的80%轰炸朝鲜北方铁路和桥梁,9月至12月朝鲜北方铁路80%的时间不能通车。
  1952年6月23日下午,美国远东空军和海军出动各种飞机305架,对水丰电厂进行了猛烈轰炸,投掷炸弹145吨。同一天下午,美第五航空队和舰载航空兵的飞机,还轰炸了长津、赴战、虚川等地发电厂。6月23至27日,美国远东空军和舰载航空兵,先后出动1514架次飞机,对朝鲜北方4处水电系统共13个电厂,连续进行了4天大轰炸,使朝鲜北方的水电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7月11日,美军空军和海军出动飞机1254架次对平壤市进行了轮番轰炸。据平壤7月13日广播,有1500座建筑物被摧毁,7000人伤亡。8月29日,“联合国军”先后出动飞机1403架次,从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30分,轮番出动,对平壤市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轰炸。
  二是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攻击志愿军和人民军第一线作战部队和向第一线机动的部队。这一任务主要是由美第五航空队和海军陆战队第一航空联队的战斗轰炸机执行,一般每天出动飞机100余架次,最多时达340余架次,对美第八集团军每个陆军师的作战,每日各以十余架次至数十架次飞机进行支援,除发射炮弹、火箭弹外,也大量投掷普通炸弹和凝固汽油弹。第四次战役中,美军攻击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第三三四团九连防守的213.8高地,仅200平方米地区,一天内即投掷凝固汽油弹70余枚。
  三是实施空战和为轰炸机护航。这一任务主要由第五航空队的战斗截击机和护航大队的飞机执行,一般每天都出动数十架次至百余架次F-86战斗机,还有F-82、F-80、F-51战斗机进行空中巡逻,由F-86和F-84战斗机为轰炸机护航。1951年9月,志愿军空军以师为单位参战后,美军出动空战的飞机最多时一次就达200架以上。
  据美国空军战史统计,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共投掷炸弹69万余吨,朝鲜北方1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落弹5.8吨。
  此外,美军还用其空军运输机空运作战部队,在志愿军和人民军阵地后方实施战术空降和机降,配合正面部队作战。1951年3月23、24日,美空军运输机分5批共110 余架次,在战斗机掩护下,在汶山地区空降4000余人(空降第一八七团),企图截断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第十九师后路;3月28日,美军首次实施了世界战争史上的直升机机降作战,以直升机1架载步兵1个排,机降于志愿军第二十六军第二三三团防守的旺方山阵地,配合正面部队攻击;5月24日,美军在九万里地区昭阳江北岸空降2个连,截击向北转移的志愿军第二十七军部队;6月5日,美军在志愿军第六十三军第五六五团防守的古南山阵地以直升机空降1个营,配合正面部队攻击。
  美军舰艇的运用。主要以各种舰炮轰击志愿军和人民军侧后海岸浅近纵深内的目标和封锁海岸,并以各种舰艇进行海上袭扰活动。航空母舰停泊于朝鲜东西海域,供舰载机作战起降。地面部队遭到攻击,海军舰船可从海上接应撤退,最典型的就是志愿军入朝后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美第十军指挥的部队遭到歼灭性打击或重创后,美军出动近300艘舰船从海上接应撤退。
  美军坦克和火炮的运用。美军坦克、火炮广泛使用于地面部队作战,一般是按其部队编成分在各步兵师中支援步兵作战,并且每战均有空军支援,以充分发挥其火力优势。
  美军坦克一般以营、连为单位,分散配属步兵作战。在对志愿军1个连至1个团防守的阵地发动攻击时,多数情况下,使用坦克10余辆至50余辆配合其步兵作战,少数情况下,也曾以陆军师为单位集中坦克100余辆至200余辆配合步兵作战。如1951年3月30日,美第二十五师向志愿军第二十六军1个营防守的抱川以北加郎山阵地发动攻击时,即集中坦克200余辆、大炮100余门、飞机90余架次,配合两个步兵团的攻击。
  美军视志愿军缺乏反坦克武器,因此在作战中,其坦克横冲直撞,极为疯狂,并且几乎每战必有坦克。进攻时,以坦克参加火力准备,逼近志愿军阵地摧毁工事,待步兵发动冲击时,则以坦克(或搭载步兵)从侧翼向志愿军实施浅近纵深的战术包围,和在正面掩护步兵冲击;追击时,以坦克、炮兵和摩托化步兵组成混合先遣支队,沿公路山谷、河床等快速向志愿军侧后突击;防御时,以坦克布于其前沿和主阵地之间,形成活动碉堡,支援前沿步兵杀伤志愿军攻击部队;被围时,以坦克组成环形防御圈,保障其步兵的安全,使志愿军围攻部队难以靠近,等待外围增援;突围时,以坦克和炮兵火力开路;撤退时,以坦克断后,掩护步兵撤退。此外,还广泛使用坦克进行战役、战术侦察。在运动战阶段,美军地面部队作战,其坦克是最为活跃的。
  美军空军、炮兵、坦克作战协同密切,对志愿军和人民军1个连到1个团防守阵地的攻击,往往使用飞机数架至数十架,大口径火炮十余门至百余门,坦克数辆至百余辆进行毁灭性轰击,即所谓“火海战术”,有时一天即行7~10次火力突击,发射、投掷各种炮弹(含坦克炮弹)、炸弹数百发(枚)乃至上万发(枚)。1951年1月26日,美军攻击志愿军第五十军第四五○团1个连防守的阵地,即出动飞机42架次、大口径火炮20余门、坦克和装甲车数十辆,对该连1个排阵地即攻击10余次,发射炮弹1000余发;3月初,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第一一四师防守的5000平方米阵地内,1小时即落各种炮弹1.5万余发,该军第三三五团一营防守的580高地仅400平方米地区,4天内落各种炮弹2万发,凝固汽油弹数十枚。3月30日,美第二十五师向志愿军第二十六军第二三○团一营防守的加郎山阵地攻击,出动飞机90余架次、大炮100余门、坦克200余辆,攻击一天。6月3日,美军集中200余门重炮攻击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纵深道口和炮兵阵地。1952年10月14日到11月下旬发动的“金化攻势”,向志愿军上甘岭不到4平方公里的阵地发射炮弹190余万发,其中最多的一天就发射30万发。
        此外,其地面部队机械化和摩托化装备水平高,实施作战机动快。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东线县里地区作战时,美军为堵住丰岩里、下珍富里地区的战役缺口,急调在西线汉城东南京安里地区的预备队美第3师东进,仅用10余个小时,即东进85~120余公里,到达上述地区。
  美军现代化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运用,虽也受到一定限制,如其飞机的出动即受不利天候和夜间的限制,其机械化和摩托化装备受道路和地形的限制。但其武器装备占有绝对优势,给劣势装备的志愿军作战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给志愿军作战造成了哪些困难
  抗美援朝战争是劣势装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次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敌军作战。虽然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的正确指导下,充分发挥特有的政治优势,激发广大官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同美军斗智斗勇,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由于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落后,尤其没有制空权,造成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一、在作战全局上造成的困难
  (一)限制了志愿军昼间行动自由
  由于美军具有强大的空中优势,掌握着整个战场的制空权,而志愿军没有空军支援作战,又严重缺少对空作战武器,特别是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对空作战部队只有1个高炮团,共36门高炮,各步兵每军也只有十几挺高射机枪。到第五次战役高炮最多时,志愿军也不过编有中、小高炮800门左右,因此,美国空军活动肆无忌惮,不但攻击固定目标,而且攻击活动目标;不但攻击运输车队和运动的部队,甚至单个车辆和行人也成为其攻击的目标,曾出现其飞机因追逐攻击目标,飞行高度过低撞山或撞上高压电线而炸毁的情况。因此志愿军昼间行动受到严重限制,除在同“联合国军”部队作战形成胶着状态,美军飞机无法施展其威力的情况下可进行昼间作战外,部队运动、作战和运输活动均在夜间或不利于飞机活动的气象恶劣的昼间进行。这样,极大地限制了作战能力的充分发挥,作战只能夜攻昼防,昼间难以调动纵深部队发展战果,许多时候坐失战机。虽然后来逐渐增加了高炮部队,1951年9月志愿军空军也出动作战,打击了美军飞机的疯狂气焰,但只在清川江以北地区掌握了局部时间的制空权。因此,整个战争期间志愿军的昼间行动一直受美国空军制约。如何在昼间没有行动自由的情况下争取主动,并争取昼间作战,一直是困扰作战指导的重大问题。
 (二)造成防空的压力
  对于志愿军来说,整个战场不分前方和后方,不分昼间和夜间,都必须时刻注意防空袭问题,不但人员、车辆在昼间需要疏散隐蔽和严密伪装,而且医院、仓库和临时物资存放点也都必须严格隐蔽或伪装,夜间必须严格火光、灯光管制,否则稍一疏忽,就会遭到不必要损失。战争期间,志愿军各军和炮兵部队、后勤部队都有遭受空袭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仅半个月时间,即遭美军空袭伤亡数百人,损失大小汽车330余辆、火车皮30节、各种炮7门、汽油99桶,遭空袭的单位包括志愿军直属队,第39军和第42军指挥所,第112、第114、第126师指挥所,后勤第1分部等。其中,尤以第112师指挥所11月5日拂晓遭受空袭损失最为严重,牺牲团级干部4人、营级干部10人、连级干部18人、排级干部36人、战士129人,伤75人,共计伤亡272人,另毁汽车4辆、电台和总机各1部。11月25日,志愿军司令部遭空袭,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秘书、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牺牲。12月12日至14日,仅两天时间,前方作战部队、汽车第四、第九团和后勤第二分部即被炸毁汽车101辆。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遭受空袭的师、团两级指挥所有8个,其中被炸伤师长、师政委、师副政委、师参谋长和主任各1人。志愿军在战场上牺牲的师以上领导干部绝大部分是遭美军空袭牺牲的,1952年5月15日,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师部遭空袭就牺牲了师长和参谋长两名师领导;1953年6月26日,志愿军第一军第七师第十九团团部遭空袭,牺牲团长、团政委、团副政委、团参谋长、团副参谋长、师组织科长、师后勤处长和政委等8名团职领导。志愿军全部行动均在美军飞机炸扰的威胁下进行,影响了整个战争机器的正常运转。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如何有效地解决防空问题,成了能否生存,能否坚持作战的第一要务。
  (三)给作战物资运输补给造成严重困难
  志愿军作战物资补给,几乎全部从中国境内运输。运输手段落后,没有海上和空中运输工具,只靠陆路运输,主要是靠火车和汽车。运力有限,特别是运输汽车数量严重不足,中国不能制造,全靠从苏联购买,第一次战役时志愿军后勤部门全部运输汽车共约700辆,到第五次战役时也只有3000余辆,阵地战时期有了明显增加。而美军1个步兵师即有专门物资运输车(含武器弹药车和各种军用货车)910余辆,另有1100余辆卡车。更为严重的是,志愿军作战物资的运输是在美国空军严密轰炸封锁下进行,铁路、公路运输车辆只能在夜间闭灯行驶,并且道路和车辆遭美国空军严重破坏。运动战阶段志愿军汽车损失率,初期几乎达到50%,到1951年第二季度为22%。作战物资在向前线运输过程中,约有30%~40%因美空军轰炸而损失。这就造成了志愿军运输效率低下,国内物资堆积如山,而前运量则远远达不到作战需要,粮食供应在前三次战役只能保证25%,第四和第五次战役只能保证50%,弹药只能做到重点补给,而作战中跟进保障更加困难。因此,往往影响了作战的决心和胜利。1951年8月至1952年6月,美军集中参加朝鲜战争空军和海军80%的飞机实施以摧毁朝鲜北方铁路系统为目标的“绞杀战”,其中1951年9月至12月,平壤以北“三角地区”铁路4个月内80%的时间未能通车。9、10两月志愿军第一线部队已发生粮荒,二线部队只能靠野菜充饥。
        (四)威胁侧后安全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地幅狭长,美军具有强大的海、空军优势,志愿军和人民军侧后的朝鲜东西海岸均在其海、空军控制之下。美军有过仁川登陆进攻的先例,并且经常进行登陆作战演习和袭扰志愿军和人民军侧后海岸,因此,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正面战线作战时,必须顾及到侧后的安全,部署部队防止美军海、陆、空军联合的侧后登陆进攻。作战不能打得太远,越远海岸线越长,受到的威胁越大。这是作战指导上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在志愿军和人民军将战线从鸭绿江边推进到三八线及以南后更为突出。直到1953年春完成反登陆作战准备,正面战线和侧后海岸均建成了坚固防御阵地体系,才解除了这个后顾之忧。
  (五)造成部队减员比例增大,影响作战力量的保持
  由于美军作战具有巨大火力优势,所以志愿军在朝鲜作战,同以往解放军在国内作战相比,减员比例明显增大。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同国民党军作战,双方作战减员总对比为1∶5.3,就是在解放军作战最困难的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双方的作战减员对比尚为1∶3.13。在抗美援朝战争整个运动战阶段,志愿军和人民军作战减员18.9万余人,毙伤俘“联合国军”方面23.3万余人,双方作战减员对比为1∶1.23。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作战减员36.6万余人,歼敌71.8万余人,双方作战减员对比为1∶1.96。据统计,志愿军和人民军作战伤亡,70%~80%为美军火炮所致,7%~8%为美军飞机所致。部队作战减员大,补充赶不上消耗,因而影响战斗力量的保持,影响坚持长期作战,这种情况在运动战阶段第四次战役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所以中央军委采取轮番作战方针解决这个问题。
  (六)战争空前残酷,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美军依靠现代化武器装备,进行立体战争,给志愿军造成多方面的巨大威胁。而志愿军依靠劣势武器装备,难以对付美军飞机的肆无忌惮和坦克的横冲直撞;粮食弹药供给往往接济不上。在运动战阶段战局变化急速,攻防转换频繁,战役没有间隙,或间隙很短,人员物资损失大,人员体力消耗大。因此,这场战争对于志愿军来说是空前残酷的,作战行动是空前艰难的,物质生活是极为艰苦的。这是参加志愿军部队以往在国内作战时,从来未遇到过的。这就对志愿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志愿军进攻作战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阶段,志愿军进行的五次战役主要是进攻作战,包括第一次战役的西线作战、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的东线作战和第五次战役前两阶段作战。虽然志愿军取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但是,美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给劣势装备的志愿军进攻作战带来了严重困难,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易达成战役包围
  运动战阶段,志愿军实施战役包围多数是成功的。但当第三次战役后,双方形成了连贯的战线,志愿军实施战役包围必先实施突破。由于装备差,突破火力弱,有时突破不够顺利,待突破后,敌军主力已跑掉,有时虽突破较顺利,迂回部队徒步赶到迂回终点时,敌军依其摩托化和机械化装备也已跑掉。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第三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的作战中。第三次战役,志愿军的攻击目标主要是南朝鲜军,计划以6个军分左右两个纵队,在人民军3个军团配合下,共歼其3个多师。部署是:右纵队以4个军配属炮兵6个团,在突破南朝鲜军三八线防御后,以第三十九军主力和第五十军围歼南朝鲜军第一师,以第三十八、第四十军和第三十九军1个师围歼南朝鲜军第六师;左纵队第四十二军和第六十六军并配属炮兵1个团,两军突破后,以主力5个师围歼南朝鲜军第二师,另以1个师抓住南朝鲜军第五师一部,以配合主力作战。虽然志愿军各军突破较顺利,但因没有摩托化装备,担任战役穿插迂回的部队全靠徒步行进。战役实施结果,左纵队基本实现战役目标,包围并歼灭南朝鲜军第二、第五两师共3个团大部;右纵队穿插部队虽完成了对南朝鲜军第一师和第六师的分割,并截断了南朝鲜军第六师退路,但南朝鲜军这两个师在志愿军尚未完全形成合围或刚刚到达合围位置,即已乘隙南逃。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以11个军共配属炮兵7个团又2个营,在人民军3个军团配合下,采取突破后两翼向心迂回和正面突击相结合的部署,计划围歼“联合国军”共5个师又2个旅,其中美军3个师,英军、土耳其军各1个旅。虽然“联合国军”方面在部署上只有战术纵深,而没有战役纵深,但战术纵深较长,一般约10公里,逐山部署兵力依靠其现代化武器装备设防。志愿军第五次战役攻击发起后,战役突破即不够顺利。右翼第十九兵团担任战役迂回的第六十四军突破“联合国军”临津江防御后,遭到强烈抗击,作为兵团第二梯队的第六十五军以2个师加入战斗,与第六十四军同时受阻,遭到美军飞机、炮火杀伤较大;担任中央突击的第三兵团突破“联合国军”前沿防御后,也受到顽强抵抗,发展缓慢;只有左翼第九兵团和右翼第十九兵团的第六十三军突破后发展较为顺利。由于“联合国军”在部署上齐头靠紧,没有间隙,前进时步步为营,后撤时节节抗击,因此,志愿军没有实现战役合围计划,整个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形成了平推。
       (二)对美军形成战役战术包围后,难以达成聚歼
  运动战阶段的作战实践表明,志愿军对南朝鲜军达成战役战术包围后,基本可以做到全歼和大部歼灭。但对美军达成战役战术包围后,则很难将其聚歼。这主要是由于志愿军的攻击火力太弱。这个问题在第二次战役、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东线的砥平里作战和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表现得较为突出。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充分利用战略和战役上的突然性,在西线首先以第三十八、第四十二两军和第四十军1个师,在“联合国军”进攻的右翼打开战役缺口(战役突破口),分别包围歼灭南朝鲜军第七、第八师大部。尔后根据战役发展的顺利形势,迅即扩张战果,以第四十二军和第三十八军第一一三师向进至清川江以北的“联合国军”侧后实施战役上的双层迂回和包围,虽第四十二军中途受阻,未达成迂回目的,但第一一三师及时赶到指定地点三所里,并及时抢占了龙源里,截断了美第九军南撤退路。整个西线战场,三面包围了美第九军指挥的美第二师、第二十五师和土耳其旅全部,另美骑兵第一师和南朝鲜军第一师各一部。在东线,第九兵团第二十和第二十七两军在发起战役反击的当夜,即按计划将美陆战第一师大部和美步兵第七师1个多团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的3个点上。但是由于“联合国军”武器装备强,坦克多,被围后,夜间由坦克组成环形防御掩护步兵,并充分发扬火力,固守待援;到了昼间,被围部队在其空军和地面部队的接应下(东线还有海军接应),以坦克为先导,由炮兵火力开路,组织突围。因此,虽遭志愿军歼灭性打击,但终于突出包围逃跑。第四次战役中的砥平里战斗,志愿军以6个团的兵力已将美第二师第二十三团及法国营团压缩于砥平里,但是美第二十三团等依靠优势的武器装备顽强抵抗。志愿军围攻部队火力太弱,只有3个炮兵连支援作战,并且每门炮只有20~30发炮弹,连续两个夜晚攻击,虽予美第二十三团等以重大杀伤,但未能将其歼灭。第三天,美军援兵骑兵第一师第五团赶到,30余辆坦克在飞机掩护下攻击志愿军阻援部队。志愿军缺乏反坦克武器,只能将其增援步兵击溃,但有20余辆坦克突入砥平里,同美第二十三团等会合,更增加了志愿军歼灭该部的困难。志愿军遂根据整个战场形势的变化停止攻击,撤出战斗。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虽未达成战役包围的目的,但实现了十余股战术包围,每股包围“联合国军”多者1个多团,少者2个连,但由于兵力火力弱,除少数几股全歼或大部歼灭外,有10股未能全歼,大部突围逃跑。
  这些情况正如毛泽东在1951年5月26日所指出的:“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
         (三)“联合国军”突围或撤退后,往往难以达成追歼  “联合国军”在突出包围和遭到打击后,依靠现代化装备,组织战役撤退快。志愿军依靠两条腿往往难以实现大规模的追歼,只能抓住“联合国军”担任阻击的一些小部队。这在第二次战役的东线作战、第三次战役、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表现得较为明显。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美陆战第1师经苦战突破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层层阻截后,美第十军指挥的美军3个师(其中2个师遭到歼灭性打击)和南朝鲜军2个师,全部撤往兴南海岸港口。志愿军第九兵团虽昼夜兼程,层层阻截、跟踪追击,予美陆战第一师以歼灭性打击,但徒步赶到兴南港时,美第十军指挥的部队约10万人,全部登上其前来接应的海军舰船,从海上南撤。志愿军见此情景,只能是望洋兴叹。
  第三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全线突破“联合国军”防御后,“联合国军”依靠现代化装备,组织战役撤退,并且每日只后撤30公里,刚好是志愿军徒步追击的一夜行程。当志愿军一夜疲劳追击赶到后,“联合国军”再行后撤30公里。这样,志愿军的战役追击,虽然抓住并歼灭其一些担任阻击掩护的小部队,但不能追歼其主力,徒行疲劳,战果不大。
  (四)缴获易被摧毁,战场补充困难
  志愿军装备落后,技术人员力量较少,除汽车驾驶员外,其余极少掌握汽车驾驶技术,至于坦克驾驶技术更谈不上,因此,战役缴获的车辆物资等,来不及疏散即被美军飞机摧毁。这种情况,在运动战阶段的每次战役中都有。
  第一次战役云山战斗,志愿军缴获飞机4架、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炮110余门,因来不及疏散,大部被美军飞机炸毁。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志愿军缴获2300余辆汽车、近100辆坦克及其他大批物资,除开出少量汽车外,其余全被美军飞机炸毁。同一次战役中东线第二十七军缴获汽车187辆,仅开出30余辆,其余全被炸毁;第二十军第六十师缴获汽车105辆,也大部被炸毁。第三次战役中,第五十军第一四九师高阳追击战斗,缴获英第二十九旅坦克25辆,除开出或隐蔽10辆外,其余全被美军飞机炸毁。据第六十六军统计,该军在第一至第四次战役中,共缴获榴弹炮31门,也大部被美军飞机炸毁。整个运动战阶段,特别是第二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虽缴获不少,但美军飞机迅即将其摧毁,因此,志愿军难以利用其进行战场补充。
  综上所述,志愿军以劣势的武器装备同高度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美军进行进攻作战的困难,主要是不能大量歼灭其重兵集团,特别是难以成建制地歼灭美军师、团部队。整个运动战阶段,志愿军曾予美第二师、第七师、陆战第1师、土耳其旅以歼灭性打击,并予美第二十五师、骑兵第一师以重创。但真正成建制歼灭的,只有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第二十七军新兴里战斗全歼美第七师的1个多团。此外,在第一次战役中,第三十九军云山战斗歼灭美骑兵第一师第八团大部。然而,在运动战阶段,志愿军进攻作战,成建制全部或大部歼灭武器装备不如美军,但强于志愿军的南朝鲜军的师、团战例,每次战役中都有:第一次战役中,第四十军歼灭南朝鲜军第六师2个团大部;第二次战役中第三十八、第四十二军分别歼灭南朝鲜军第七、第八师大部;第三次战役中,第六十六军和第四十二军歼灭南朝鲜军第二师、第五师共3个团大部;第四次战役中,第四十、第四十二、第六十六军和第三十九军1个师歼灭南朝鲜军第八师3个团全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第九兵团指挥3个军和人民军3个军团并肩作战,歼灭南朝鲜第三、第九、第五、第七共4个师大部。这说明,武器装备居于悬殊劣势的志愿军,实施进攻作战困难很大,也说明志愿军进攻作战的能力是很强的。
  给志愿军进攻作战造成的上述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运动战阶段,到阵地战阶段这些情况有明显改变,越到后来改变越明显。
     三、对志愿军防御作战的影响
  志愿军依靠劣势武器装备同现代化装备的美军进行防御作战,其艰难程度更为严重。运动战阶段的防御作战主要有:第一次战役的东线作战、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的西线作战和第二阶段的全线运动防御作战、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的阻击作战。阵地战阶段在战略上双方都是防御,但在战役上双方都有攻防,这一阶段志愿军战役性质的防御作战主要有1951年夏季防御和秋季防御,1952年上甘岭防御作战。武器装备对志愿军防御作战造成的困难主要是在运动战阶段,有以下两点表现。
  (一)依托野战工事实施坚守防御困难
  美军的进攻作战,是空军、炮兵、坦克、步兵密切协同的作战,集中兵力火力对志愿军防守的阵地发动攻击,特别是集中空军、炮兵、坦克火力进行毁灭性轰击,美军称之为“火海战术”。志愿军没有制空权,高射炮兵和地面炮兵均少,因此,对上难以对空作战,对下难以压制美军等地面炮火,依托一般野战工事,实施坚守性质的防御是相当艰难的。运动战期间美军进攻,对志愿军团以下部(分)队防守的阵地,一天即可发射炮弹和投掷炸弹(包括凝固汽油弹和蝴蝶弹)数百发(枚)、上千发(枚)乃至上万发(枚)。志愿军防守的阵地土石被掀翻数尺,甚至成为一片火海。多数阵地只能坚持数小时,人员伤亡极大,许多阵地在弹药耗尽、人员大部或全部伤亡的情况下失守。这种情况,在各次防御作战中都有表现,在第四次战役中表现尤为突出。
  据第五十军报告,1951年2月1日,美第二十五师以坦克10余辆、步兵800余人,在炮兵和10架飞机支援下,攻击该军第一四九师第四四七团两个连防守的兄弟峰阵地,大量投掷重磅炸弹和凝固汽油弹,阵地工事全被摧毁,形成一片大火,该两连大部牺牲,阵地失守;同日,美第三师第十五团在榴弹炮12门、坦克30余辆、14架飞机支援下,攻击该军第一四九师第四四五团6连防守的麻谷里以北阵地,炮击500余发,该连顽强抗击,苦战13小时,击退美第十五团4次冲锋,最后弹药耗尽,全部牺牲,阵地失守。至2月4日,在汉江南岸实施坚守防御的第五十军已减员过半,全军只有4个营另4个连可以勉强坚持作战。与第五十军同时展开防御的第三十八军第一一二师,也已减员过半。据第三十八军报告,1951年2月11日,美军1个团,在坦克52辆、飞机24架的支援下,攻击第一一四师第三四二团两个连防守的阵地,工事全被摧毁,两连顽强抗击,击退美军3次冲锋,最后弹药耗尽,人员大部伤亡,阵地失守。战至3月7日,第三十八军第一一四师第三四二团仅剩1个完整建制连,第三四○团仅能组织2个班勉强坚持作战,计该军第一一三、第一一四两师,仅有第三三八团是完整的建制,其余5个团共有15个连兵力可以勉强作战。第四十二军在防御中,也多次出现类似上述的情况,至3月8日,该军全军仅有1个刚整编后的团和21个连可以勉强作战。
  作战实践表明,志愿军在劣势装备条件下,同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作战,仅仅依靠野战工事,是不宜实施坚守防御的。因此,彭德怀司令员1951年6月曾指出:在“联合国军”“空军坦克大量轰击下,固定防御是不存在的,但采取积极的机动防御,在一定地段坚持一定时间,杀伤敌人,是可以的”。邓华副司令员也曾指出,“多次经验证明,对美敌作战,坚守防御是不利的”,但可以采取“运动防御方针,节节阻击敌人”。
  在第四、第五次战役防御作战中,“联合国军”进攻兵力火力密集,在部署上齐头靠紧,很少空隙,而志愿军本来攻击火力就弱,加之粮弹补给不足,因此难以组织有效的反击,特别是昼间反击更加困难。
  转入阵地战以后,志愿军逐渐加修加固了工事,特别是创造了坑道工事,形成了坚固防御阵地体系,解决了能不能守的问题。
      (二)转移时必须防止“联合国军”的反扑
  “联合国军”依靠其优势的武器装备,在志愿军进攻时,其组织战役撤退快,而在志愿军结束进攻主力向后转移时,其组织反扑也快。特别是在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和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以后,“联合国军”充分发挥其空军、炮兵、坦克和摩托化的优势,采取所谓“磁性战术”,在志愿军向后转移时,立即发动全线进攻,以消耗和疲劳志愿军的有生力量。在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连续进攻两个多月,在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连续进攻20天。因此,志愿军完成战役进攻任务,主力向后转移时,必须要有防御部署,防止“联合国军”反扑。
  总体而言,尽管志愿军在运动战阶段实施的防御作战十分艰难,但是由于多年的革命战争锻炼和考验,人民军队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致使所有防御作战,都达成了战役上的目的。
  抗美援朝战争实践表明,志愿军以极端劣势的武器装备,是可以同完全现代化的敌军进行作战的,并且取得了重大胜利。志愿军入朝作战,首先遇到的重大问题就是能不能打的问题,运动战7个半月的作战,最主要的就是解决了这个重大战略问题。毛泽东在1952年总结志愿军的作战情况时说:“这次战争,我们本来存在三个问题:一、能不能打;二、能不能守;三、有没有东西吃。能不能打,这个问题两三个月就解决了。敌人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是铁多气少。”①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这一阶段的顽强作战,共毙伤俘“联合国军”23.3万余人,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但是,由于武器装备严重落后,作战是十分艰难的,所以志愿军只能挫败敌军的进攻,而难以像国内战争那样成建制地歼灭敌军的师、团部队,特别是难以成建制地歼灭美军师、团部队,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并且自身也付出了重大代价。正如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1951年8月曾指出的:“在这样敌我装备技术悬殊的情况下,我们争取了五次战役的胜利。但由于装备技术上过于劣势,致未消灭更多敌人,胜利是不完满的。”到了阵地战阶段,尤其到1952年下半年后,由于武器装备得到改善、阵地得到巩固、运输补给已有保证,志愿军则越战越强,越战越主动。
  同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敌军作战,必须根本改善和加强自身的武器装备。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武器装备是战争力量的重要物质基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曾任志愿军司令员的邓华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指出:这场战争证明,“现代战争一定要有必需的现代技术装备。没有必需的火炮,既不能摧毁敌人的坚固阵地,也不能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没有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便不能击毁敌人的坦克;没有空军和防空武器,便不能打击敌人的空军,掩护自己的战场。”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5 14:27 , Processed in 1.272773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