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莲花山下隆眼城:千年古村落,处处是祠堂 [打印本页]
作者: KIMET 时间: 2019-4-17 15:58
标题: 莲花山下隆眼城:千年古村落,处处是祠堂
(澄海苏北中学 许旭绵)
一郡文峰,莲花山下,北溪河畔,饶邑名区,繁华富庶,隆城在焉。澄海莲华镇的隆城乡,旧称“隆眼城堡”,解放前属饶平县的“隆眼城都”,简称隆都。解放后划归澄海,并以北溪为界,隆都一分为二,一半仍称隆都,一半以隆城为中心,改称十五乡。隆城虽称杂姓,但以张氏为绝对主姓,张氏之于隆城,尤汉族之于中国。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21242c07f23d419180343a96d93535b8)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4330a6ed47694c67ac2a3291735cab12)
隆眼城建于北宋徽宗崇宁年间,是潮州前八贤张夔公的家乡。隆城古村落最大的特色,就是遍布村里大大小小的几十座祠堂。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fd6a6f13721c41ddbfb56034ae3b1fd8)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d8ebe875e35843b2a961ddc0114fd785)
(隆城关 张少芸摄)
潮汕乡村都有祠堂,而且都非常富丽堂皇。在我国北方乡村的宗族结构、宗族势力基本瓦解的今天,唯独我大潮汕,宗族观念日益强大,以宗祠家庙为载体,连结氏族,祭拜祖先,敦睦乡谊,解决纠纷,是潮汕乡村社会生态的一大特色。祠堂和家庙本来是有区别的,祠堂一开始在古代是族众议事的地方,家庙才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后来功能合一了。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0e37128294c54a3c99f7611a43ca425f)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54b6c60f7df146ac8654de1cc0fea630)
根据《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就是说,在孔子的时代,平民百姓是不能为祖先立庙的,只能在家里祭祀祖先。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5b07912f26a445d8b771cebdc16783f)
(宋太祖赵匡胤)
宋代以前只有皇帝可以设太庙祭祀历代祖宗,并且开国的太祖皇帝可以把自己的父亲和以上五代祖宗追封为皇帝,尊予庙号。以宋太祖赵匡胤为例,宋太祖出身名门,其家族为显赫的天水赵氏,祖先数代都是大唐官员。北宋建立后,追尊高、曾、祖、父为僖祖、顺祖、翼祖、宣祖。加上高祖的父亲和祖父共六庙,太祖庙居中,左边三庙称“昭庙”,右边三庙称“穆庙”,这就是昭穆制度的由来。“昭穆”后来用来指代辈序。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7319d18390c4afeb6c76601d2be449b)
(南宋理学家朱熹)
宋代大儒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改为家庙。《宋史·礼志十二》:“ 庆历元年,南郊赦书,应中外文武官并许依旧式立家庙。” 宋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文潞公作家庙,求得唐杜岐公旧址。”各宗族百姓为了祭祀先祖,常建有家庙。后来很多地方宗祠与家庙逐渐合二为一了,兼具双重功能,但有的地方宗祠与家庙仍然是分开建造的,保持着原有的结构与功用。潮汕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家庙,则在明清两代。但只有本庙主祀的祖先曾做过皇帝或封过侯爵以上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皆称宗祠。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d14b8e349dd40e7b1c302f6911569d4)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92826454034e4eb7471158352f951a)
隆城所有的祠堂都建于明末至民国,以一乡一姓而建有祖祠二十九座(其中两座是公厅),为附近乡村所少见。这些祠堂历经风雨沧桑,荣枯兴废,大部分已经重光,成为隆城张氏裔孙奉先思孝、慎终追远的地方。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5cf23cb525d4b058f8e3b15e7c7f667)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13fdce9f1a54ee0a8438d1017328964)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6dae7ccb6d084ad39de5921aa957aded)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f4fce30c8fd4a2d8efe693a9de963be)
(张氏大宗祠 陈楠摄)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f92352cb6f7d49b29abc52cfda98f77a)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f60237c1f4a44764a07ddd4d705ed849)
(位于莲花庵的张夔公石像和神道碑)
张氏大宗祠。堂号“报本堂”,主祀栢岸公,即隆城张氏始迁祖,宋代潮州八贤张夔公。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46e38d718bb04913ab38132a9bcb7901)
(张氏长房祠)
张氏长房祠。堂号“闻见堂”,主祀道山公,是隆城最古老的祠堂,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
后祠。堂号“追远堂”,主祀正将公,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8年)。
义祖公祠。堂号“明德堂”,主祀义山公,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27年)。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c3e584975cbd4e35beab0f60a92e2ab5)
名贤世胄祠。堂号“永思堂”,主祀东观公,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瀴祖祠。堂号“崇德堂”,主祀瀴鵒公,建于清乾隆七年(1722年)。
龙祖祠。堂号“绥成堂”,主祀龙城公,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fb3fda48543945eba6101097478a9ffd)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c1c228084fe34003b066281cefc862b8)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d525382041b44648ba14249b4286746e)
(鸣之公祠 陈楠摄)
鸣之公祠。堂号“缵绪堂”,主祀鸣之公,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
松峰公祠。堂号“绍衣堂”,主祀松峰公,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
来庭公祠。堂号“传述堂”,主祀来庭公,建于清嘉庆六年(1802年)。
声元公祠。堂号“慨然堂”,主祀声元公,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
丹祖公祠。堂号“承启堂”,主祀丹诏公,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瑜祖公祠。堂号“锡珪堂”,主祀瑜士公,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
雄祖公祠。堂号“燕映堂”,主祀邦雄公,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dff64adcdcc14b66a5f39616f679f72e)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71051d1fe21345b299df24e52b155f1c)
(衡祖公祠 下图陈楠摄)
衡祖公祠。堂号“金鑑堂”,主祀衡山公,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
荆祖房祠。堂号“光启堂”,主祀荆山公,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
叙祖房祠。堂号“恪慎堂”,主祀邦叙公,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4年)。
达祖公祠。堂号“孝思堂”,主祀伯达公,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37ea4811b77b458887064833f1fee5f2)
(伯木公祠)
伯木公祠。堂号“荣荫堂”,主祀伯木公,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
良祖房祠。堂号“继述堂”,主祀国良公,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2f51e0a6583d443abca0204fd36ad017)
(上祖房祠 陈楠摄)
上祖房祠。堂号“奉思堂”,主祀国上公,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958fcd867919438b83a0dc5af6049dee)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3a0d26761a284fc9b8e9beb6e2b07af5)
(贞祖房祠 张少芸摄)
贞祖房祠。堂号“启元堂”,主祀可贞公,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
名祖房祠。堂号“树德堂”,主祀立名公,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
华祖房祠。堂号“衍庆堂”,主祀立华公,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ba576732e6e64aaf9b0c48fc4083022b)
(瑜祖房祠)
瑜祖房祠。堂号“风度堂”,主祀立瑜公,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直祖祠。又称“近阁书屋”,堂号“创垂堂”,主祀立直公,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
禧和祠。又称新祠堂,堂号“务本堂”,主祀龙守公,是隆城最年轻的祠堂,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a90a26490ba483fb02402940ec4ce2e)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aa840ccbb42f4ff6898b3e4ab689226b)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148e5a8d3804211a78bc9b137922795)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c352d96a5c644dc2ab0b3a94a47b581b)
(隆城老厝 陈楠摄)
吾实公厅。堂号“三光堂”,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4年)。
塗库公厅。堂号“拱星堂”,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
(本篇祠堂历史资料由隆城张介名先生提供)
来源:新神奇老师
欢迎光临 (https://ftp.zazw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