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 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 冶铜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 悠远历史给这片水土,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古村落和古镇。 一起来看看最美的6处古村古镇。 1 龙潭肖古村落
龙潭肖村,一处典藏在深山的秀美古村落。 据史料记载,几百年前的明朝年间,因江西水灾,一位名叫肖鼎戴的年轻人和妻子逃难至铜陵,发现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个落脚的好地方。于是,夫妻俩依着山林和龙潭,搭窝棚,种粮食,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一个有200多户近千人口的“世外桃源”。如今,村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为肖氏姓。
话说二人逃荒至此后,农妇已怀胎十二个月,不想在此竟产下一蛇,农妇惊慌中将蛇尾打断,又不忍伤它性命,便忍痛将它赶走。哪知此蛇为西海龙王之子,因一时贪玩误了降雨大事,触犯天条,被贬下凡投胎。数年后,它归真蜕皮成龙,反思过去,决定痛改前非,做一条济世之龙。于是它体察民情,哪里有旱情就在哪里布雨,深得庄稼人的敬奉。后因此处为龙生之地,又有一长年不干之潭,故名龙潭。
龙潭肖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代诗人翁卷的这首诗正诠释了这个古村落的美。
这里建村约400年,由于地处深山,古村落风貌独特,保存较为完整。民居围绕着龙潭,依山而建。四周树木蓊郁,风景秀丽。它是铜陵市最偏远的山村,也是该市为数不多、最值得保护的古村落之一。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整个村落朝南河而建,徽派风格。村中民居古朴典雅,好像400多年的时光都能轻易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间被找寻。龙潭卧于村中,有两亩见方。村后有一龙泉,与龙潭遥相呼应,泉水清澈,终年不息。 2 郎村古村落
位于大通镇金华村。郎村古村落以“五古流声”(古手印墙、古井、古姜阁、古闺楼和古木榨)闻名。
郎村入口处,有一块标牌上写着“五古流芳,匠心金华”。走进村民广场,只见郎氏古祠堂小门楼与金华郎村文化展示馆、农民大舞台等把广场围在中间,紧凑、布局合理。
一座建于明初洪武年间的两层“古闺楼”,从其砖木结构、粉墙黛瓦、阁楼花窗精工细雕、马头墙高翘等样式,足以看出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这是郎村目前留存历史最久的建筑。 3 江村古村落
江村,位于义安区天门镇。是一个有着74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现已进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阶段。村中的房子约有一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是当地现存的一处规模较大的古民居建筑群。
目前江村正在持续修缮保护古村落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历史底蕴,并把保护古村落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结合起来,让江村充分展现出传统古村落魅力。 4 岭山吴古村落
岭山吴古村落位于铜山镇南泉村南端,距铜陵90多公里。古村落始建于宋末,其创始人为四宣义公,系从徽州迁居此地。自然村现有130余户500人,吴姓人口占村落人口总数95%。
岭山吴古村被省里列为“安徽省级传统古村落”。村内吴氏宗祠为“郊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祠堂系古木穿枋而建,中间还有一个四方形的天井,承担着整座祠堂采光、透气的功能,其徽派建筑特色十分明显。
古村落中徽派老宅旁边有座新建的凉亭,这应是当地居民日常休息娱乐的场所。古老的徽派老宅,与新建的凉亭,形成鲜明的时代反差。
岭山吴古村落中,还有一些有名的景点,如老虎洞、老虎泉。另外村落附近就是南泉寺,闻名世界的南泉禅宗文化遗址,也尤其值得一游。 5 大通古镇
大通位于铜陵市中部,古名澜溪,建镇已有千年,历史上曾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岸重镇,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
大通镇始建于西汉时期,古名“澜溪”,唐代在此建“大通水驿”,成为著名的交通要道。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建镇,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清末民初时期,大通镇作为《烟台条约》的重要通商口岸。其和悦洲曾为盐务招商局、长江水师、安徽临时军政府驻地,繁盛一时,时有“小上海”之称。至今,澜溪老街上仍有保存完整的杆秤制作、渔网编织、藤艺编织等传统手工艺。
据史志记载,大通唐始设水驿,曰大通水驿。南宋时期,“日出而市,及午而散”的集市活动已由“镇”所代替。诗人杨万里在《舟过大通镇》中有“渔罾最碍船”、“鱼蟹不论钱”的诗句,为渔乡留下了生动的写照。
走在澜溪老街上恍惚时空穿越,这里没有高调的叫卖声,它像个未睡醒的孩子,悠静地躺在长江怀抱!我们也是放缓了平日里匆匆脚步,闲闲悠悠地踱着,静静品味着岁月的苍桑。
古镇的天主教堂钟楼为西班牙人所建,已经历近70个寒暑,雄姿仍不减当年。与远处的大士阁遥向呼应,让东西方文化在此互相交回、成为大通镇的一大人文景观。
6 高升古村
高升村,因为方苞的故里而闻名遐迩。作为清代著名的文学流派“桐城派”的开山鼻祖,方苞故里高升村,既有古时名人历史文化的厚重,亦有今时人文美景相衬。因为是名人的故里,每经过一处,总是会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景致出现。村里的文化墙别是一道风景。
到高升村,一定要去方苞生平事迹陈列馆。可以在这里找到当年那一代文豪的生平轨迹,你也可以在这里看到他的那些学术主张。 在这个古色古香的陈列馆里,这位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是那么的令人尊崇。 在高升村,为纪念方苞,还建有读书亭,凤九亭,望溪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