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修道院谋杀案《玫瑰的名字》
[打印本页]
作者:
dragonkym
时间:
2019-5-15 00:03
标题:
修道院谋杀案《玫瑰的名字》
《玫瑰的名字》是这样一本书,埃柯用35万多字、550多页写了一个在修道院里发生的谋杀案。读这本书有这样一种感觉,好比你本是为了看流星寻了一台望远镜,却在那无限的放大中见到了更为真切的满天繁星,甚至不小心被那耀眼的星光搞昏了头脑。
所谓繁星,就是这位作家在小说里植入了多领域的知识和学术上的探讨。故事起始于追查一份手稿,一位年迈的修士阿德索在回忆中写下他与他的导师、一名方济各修士威廉在造访一座修道院时的经历,从而有了两个层面。其一是周旋于教皇与皇帝之间的威廉,为被教皇视为异教徒的方济各派极尽可能地进行辩解,其中涉及大量神学。作为一个东方读者,我只能管中窥豹,难解其深意,这也是我与本书产生距离感的原因。另一条线是,威廉受修道院院长之托,追查命案的秘密,即侦探部分。在这样一种设置下,作者传达了大量与建筑学、医药学、语法学、语言学、符号学有关的信息,以及对教会支流、宗教审判、学术著作脉络、神学与科学对立,基督降世的探讨等。
这样一种百科书式的面貌,很容易让人想到《万有引力之虹》。不过,《玫瑰的名字》并不晦涩难懂,信息的带入并没有完全凌驾于故事之上。同时,它还让人联想到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这两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一个侦探小说的外壳,引入通俗读物的互动,却含而不露地植入了作者强烈的写作诉求。帕慕克是以细密画为媒介,用“呼愁”告解中西方文化蚕食下的彷徨,埃柯却选择了宗教作为蓝本,堆砌思想领域内的各种人类认知,重塑中世纪意大利的辉煌与争端。我想这样一种情怀,很有点像我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追溯。今天,当我们读取昔日的辉煌时,唯剩下文字记录的历史遗迹。
欢迎光临 (http://admin.zazw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