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摄影美图] 余干:但愿“黄金”遍埠头

[复制链接]

绿铜v3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1_05紫银v1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1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江南回来半个多月,每看到书架上的石头,都会想起与石结缘的那些故事,想起江南之行的每处风景,每段传说……

边山俯瞰 拍摄:海蓝蓝

如烟江南,水乡泽国

初冬的上饶有几分清凉,随《三清媚》签约作家到余干采访,带着期许与好奇,欣赏如诗如画的山水。

隔窗望去,袅袅炊烟弥散在山间,似云似雾,覆盖着不知何时只剩稻梗的田野。渐渐垂落的夕阳映红了半个天空。悬着的半个月亮,隐约可见,旁边还有颗耀眼的金星。

当太阳将最后一缕彩丝拽进山谷,半圆的“镜子”与亮星便成了夜的主宰。诗画的意境蜿蜒在曲曲折折的山间,耳畔传来遥远的低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据说辛弃疾写的就是在这一带所见所闻。

山中的夜虽很清幽 ,却也能清晰辨别延伸到不同方向的叉口:福州、南昌、景德镇、鹰潭市。路绕群山,河水相伴。有人说信江到余干分支而流,最终注入 “珍禽王国”——鄱阳湖。

余干在湖滨平原,星罗棋布,沟渠如网。良田美畴,阡陌相连,到处是田园、鱼塘、莲池,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水乡泽国”。

宝应峰鸟瞰 拍摄:海蓝蓝

印象山庄名獒难忘

名獒山庄 拍摄海蓝蓝

走近名獒山庄,便会有种超凡脱俗的满足。这座仿古建筑,装饰淳朴,用材讲究,工艺取于自然:山水树木、花鸟鱼虫。虽南北之别,但将丰富想象与美好寓意贯穿其中,木刻图案的蝙蝠、梅花鹿、怪兽与喜鹊,谐音为“福禄寿喜”。

跨过门庭,便走进江南园林:亭台楼榭,小巧精致。再往里,则见与北方截然不同的四合院。每个房间都有清新脱俗的名称,木框水墨画,几何图窗棂,哪一处都带给人浓浓的生活气息,大有回归故里的温馨。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的事物不仅体现在视觉,更让味觉无法抵挡诱惑。一道菜上来,谁都不能先动筷子,拍照秀美食几乎成为习惯,毕竟写文配图,衣食住行皆需告知天下。

四合院正对面,回廊有通往二、三层楼梯。旁侧立柱,依形雕出须髯垂胸的寿星,不得不惊呼独特的艺术美。标间有典雅的竹椅茶几,也配有电视空调,最贴心的是配有电脑。

山庄一隅 拍摄:海蓝蓝

清晨,打开木窗向外望去,雾霭迷蒙,像《西游记》里的天宫仙境。山庄外,高出楼顶的徽派建筑十分醒目。我一向喜欢欣赏各地独具风格的建筑。这种“凝固的音乐”越奇妙,越有吸引力。
徽州人最善抓住山水作文章。山峦是溪水骨架,溪水为村落血脉。建筑物就是依附其上的“细胞”,静谧清雅,天然和谐。

山庄独具朴素的美,细微的幽雅让人悟出主人的修养与追求:外墙脸谱,守候石狮,老黄金埠招牌,庭院设计:月亮门、镂空栅栏、旧农具。墙上的,地上的,门上的,窗棂图案,回廊婉转,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你走一走,坐一坐,小憩一会儿,喝喝茶;再环视四周,赏庭院盛开的花,观枝头挂着的笼里的鸟,听听它唱歌,身心轻松,既不会有面对北方高宅大院的压迫,也不会有身处徽派祠堂心生敬畏的肃穆。

我一直好奇山庄与藏獒有关,听说庭院外有座动物园,便穿过廊亭前往,还没走近,便传来犬吠。一黑一白两只小犬本想冲到门口,可被什么东西遮挡。定睛一看,原是只獒一声不响,将整个身子侧靠在铁门上,眼望对面,任身旁嘈杂一片。相隔栅栏,铁包金色的獒狂吠,我走近栏杆,对它说:“别叫了黑子!我来看你,友好一点!”它仿佛听懂人言,竟不再吭声,昂头对望,眼里露出一丝温情。

小动物园里的狗狗 拍摄:海蓝蓝

走过禽舍,一只孔雀抖着多彩的羽毛,尽展风骚。一旁的鸵鸟也不甘寂寞,低下高贵的头颅,试图从栅栏的小孔伸出自己的喙,可几次都未成功。它伸直脖子,又从高处尝试,或许也想表达一份真诚。

人也罢,走兽飞禽也罢,表达友善不是一厢情愿。尊重与爱,理解与懂,人与人,人与物都需要这份情感。   

循余干渊源,探黄金埠古镇由来

宝应峰鸟瞰 拍摄:海蓝蓝

余干位于江西东北部,前221年建县,迄今两千多年,因境处余水之干得名。纵贯全境的信江分东西支流注入鄱阳湖,构成“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素有“八省通衢”之称。

宝应峰鸟瞰 拍摄:海蓝蓝

余干有个古国,据传能冶炼上等青铜,烧制绝品瓷器,琢制黄金般玉器。后国力渐衰,为让子民记住黄金玉产地, 国王将此更名为“黄金埠”。黄金埠, 自古是余干东南重镇,有“余干南大门”之称。北宋时,金元煌由河南林县迁入此地,后有徐姓、江姓、汪姓相继迁入,成多姓聚居的商业埠头。因居黄丘边,信江岸,故名“黄丘埠”。五世纪中叶,搭店建街,成为福建漂织,南昌百货、樟树、药材,抚州竹木,徽州纸墨,丰城皮革,广源油盐,奉新五金等商贾汇集的大埠头。清代十分繁华。乾隆皇帝游江南途经这里,发现交通便利,物产丰沛,商贾繁盛,百姓安居乐业,便欣然御笔亲赐:“黄金埠”。

黄金埠物产丰富、名人众多,是红色文化与民族精神所在。

70河森林公园,河畔的传说

70河是条人工河,是1970年建设的垦殖场泄洪通道。潺潺的河水在不知不觉中已奔流了近半个世纪,没有热火朝天的劳动喧闹,没有机器轰鸣,静静地沉醉在阳光普照之下,没有参天的林木遮挡,也没有规矩的水泥河岸约束,就如门前穿行的小溪,不计回报的流淌了多少日出日落。

河对岸似乎在修建公路,见一辆工程车在堆起的高坡上驶来驶去。左岸小路,就像一条柔软的绳子,与河流相伴而行,弯弯曲曲,一点也不生硬,和周围的环境十分融合。河边的细毛竹,一墩一墩环绕生长,叶子密密麻麻,没有一点空隙。我喜欢细竹,感觉这才是江南独有的点缀。在北京紫竹院公园,虽有不少竹子,却不似这般环抱紧密,一同成长的竹林。为了不打扰同行作家,我用手机自拍几张照片,突出细竹而彰显江南韵味。

70河畔 拍摄:詹爱玉 出境:海蓝蓝与齐美琴

小路靠山坡一侧,用“高耸入云”来形容树木高大,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有人发现,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小柿子,在没有叶子的枝杈上,抬头仰望,鲜红耀眼,带相机的摄影师们赶忙寻找角度拍照,而美女们则丢掉原来的矜持与斯文,像顽皮的孩子,从林子里寻找到一根长长的竹竿。个子高的,尝试举起杆子去打,可拼尽体力也无法让一颗果实投入大地怀抱。没有办法享用美味,就只能拍张合影,可树真的太高太高了,站在它脚下,犹如一片落叶。

抬头拍不到,可以低头,就在眼睛向下的刹那,我发现躺在枯叶下的红色果实,圆圆的,和圣女果相似,比她坚硬,没她鲜红,橙色,红中带黄,黄中微红,弯腰捡起一颗,捧在手中,轻轻吹去浮土,放入口中咀嚼,甜甜的,香香的,果肉瓷实,没有汁水,比大柿子的味道更浓。这份童趣回归的感觉,让我忘记了年龄,如不担心行程,真想躺在树叶之上,望挂在枝头的红果,回味儿时的梦。

70河畔的小柿子 拍摄:海蓝蓝

远处,几只水牛沐浴在阳光里,枯黄的稻田,只剩下齐齐整整的半截稻梗。水塘里,一群鸭子从这一处游到那一处。70河依然如故的不理不睬,走它的路,看它的景。

沿森林人行步道漫游,尽享天然氧吧的纯净气息,回归自然,让久居都市的人身心得到一次彻底洗礼。

70河森林公园,是放松灵魂的绝佳休憩之所。

收藏在石头里的记忆

离开黄金埠,司机让我用塑料袋,将大小不等的石头装进去。有人不理解我为何要捡黄金埠的石头,我说,每一处石头都有独特记忆,喜欢它们带来的想象力。

其实从黄金埠带到上饶,曾几次想将石头送人,最终留下来。解决的办法就是把衣物快递回来,而将结缘石与著名作家梁衡的三本签名书,随我跨越几千里路程。

瞧,鱼缸里,黄金埠的小丑鱼安然的沉浸在千年的梦里;花盆中,黄金埠的蘑菇涨势茂盛;捧在手里的五彩碎石,晶莹剔透,传递着远古的讯息。不是吗?听,朱熹在吟诵《访赵忠定过金步》:“行穿侧径度荒原,又踏泥沙过野田。路转忽然开远望,眼明复此见平川。江烟浦树悲重叠,楚水闽山喜接连。税驾有期心转迫,棱棱瘦马不胜鞭。”金步就是如今的黄金埠。

来自黄金埠的“小丑鱼” 拍摄:海蓝蓝

佛说;万物皆有灵性,区别就是生命形态,理解观念不同而已。石头是有生命的,动物的有感情的,我不理解的世界,不是不存在,只是我不懂罢了。

双“心”石 拍摄:海蓝蓝

面对一块块奇石,想到一幅画,想起一个人:1961年秋,64岁的丰子恺到江南写生,途经余干码头,看到三个小孩隐匿古樟树内,其一小孩盘脚坐在西,神态宁静,宛若法师坐禅;一男孩和另一女孩在东边捉迷藏。树外一小女孩拉妈妈也要过去玩游戏。树左有一半露半藏长亭,周围有矮小栏杆,地面凹凸不平。

画渡头却没一只渡轮,甚至连水也不勾一笔。丰子恺在画的左角题 “长亭树老阅人多” ,落款是江西黄金埠渡头。所画之地点明,可谓无画有画,弦外余音,引人联想,发人深思。有人评:此画把几个小孩点缀于树根之内,运用对比,使老少感应(树老人少)体现如此自然。寥寥几笔,就把嬉戏兴味表现出来,活灵活现。

有人说丰子恺这幅画的地点是梅港,而不是黄金埠。其实历史真伪已不重要,这座建于秦始皇统治时的古镇,有乾隆皇帝赐名,留下众多名人轶事,历史传闻,足以让黄金埠这个资源富庶,人杰地灵的古镇名扬天下,不信您可以亲自去看看,是不是随处都可以捡起一颗“黄金”,沉甸甸的放在任何地方,无论是什么,都会让您觉得,什么是顽强的生命力……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6 22:46 , Processed in 0.623534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