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是梦》归去来 日子流水过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603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17 0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说林颐《是梦》 张哲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来源于生活。然而,日常的柴米油盐吃穿住行,文学愿意真正去刻画吗?往往不那么忠实,往往要求高于生活。80后作家张哲这部小说《是梦》,特别之处就在于作品与生活常态的高度贴合。
《是梦》讲的是杭城一户姜姓人家三代人。作品讲述他们的活动,兼及同事亲友邻居路人,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人物的活动都很不起眼,就跟我们每天在做的差不多。
一切发生在杭州,姜家是这座城市里最普通的市民。地域小说当然要有地域特色,怎样表现呢?首先,人物。很明显,他们不是北地居民,俊秀温润的长相,纤巧细腻的性格,不管男女,待人接物都很小心。其次,语言。运用方言“睏觉”,把垃圾“掼”了,眼睛“霎了两霎”等。“啊呀,侬哪能来了呀。”对白语气婉转。再次,地方特产。比如卤鸭儿、千张包、鞋底饼、炒油渣等食品,比如八卦田、飞来峰、九溪、狮虎桥等地名,以及人们喝茶唱戏,早晨听着“西湖之声”刷牙,晚上听着“孤山夜话”入睡的场景。这些都很“杭州”。
字里行间洋溢江南气息,徐缓且沉谧。被这种气息所包裹,我们不必急于听故事,呼吸清凉的晨间空气,慵懒地打几个呵欠,低头看一眼,自己的影子赫然映在路面。换种说话的语调,换些地方的色调,中国百姓的日子也总是相似。什么时候,节奏会被打乱呢?跨三代,几十年,时代肯定有变动。《是梦》没有浓墨,不太用力,一束一束远光,遥遥的,恍恍惚惚,影影绰绰,时代成了昏黄的幕布。
《是梦》的书写,返璞归真,白描,淡。形式则有讲究。全书共六章,每章分成两个部分,当时与回忆。从颂云的病逝和葬礼开篇,以老虎的孩子百日庆生结尾,中间有寿宴的欢笑,有口角的抵牾,人人肚里都有一本账,最后回溯到君山与素兰结缡筑房、回眸一笑的瞬间,定格。每从今时起头,拖曳至往昔,有时在地收笔,有时归去来兮,时间的拉扯化为内在的张力。流水的日子,流水地来,流水地去,沉淀了一些,也带走了一些。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4 22:34 , Processed in 1.291746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