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春逝芳菲尽,故国探遗踪,行走赵故城 [打印本页]

作者: lsbzx    时间: 2017-10-31 15:01
标题: 春逝芳菲尽,故国探遗踪,行走赵故城

48年前,当我一脚踏入这片土地,命运注定与这里结缘。在古城邯郸的岁月里,我被这里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一有空,就会穿行在邯郸的古街巷,去浏览,去寻觅。赵王城,插箭岭,学步桥,回车巷、当然去的最多的还是邯郸人俗称的“城里”,既从南关口到北关的学步桥,当今人们叫的城中街。

赵邯郸故城·郭书生摄影

退休以后,离开了邯郸,把我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故事,留在那个古城的小巷里。所以,只要回邯郸,我一定会去,沿着曾经熟悉的小巷,去回忆我们的过去,去看望那即将逝去的历史。因为这里比较清冷,走着,走着,我想起一句话,“春逝芳菲尽”,这里悠久的历史留在了老人们期待的眼神里。和那些空心村一样,老城也会空心。

赵邯郸故城·郭书生摄影

当今的中国,大家都在与时俱进,外边的世界已经变得无比灿烂,而赵故城的确老了。几千年的传承让它沉淀了无数的历史故事。邯郸一个三千年没有改变名字的城市,赵邯郸故城一个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邯郸人的地方。尽管它已经老了,但是它并没有逝去。它以顽强的定力凝视着大千世界的明天。

蔺相如回车巷纪念亭·郭书生摄影

邯郸,曾经是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首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邯郸市,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南端。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翻建过的蔺相如回车巷·郭书生摄影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 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一百多年前的“河北银行”,门头上依稀可以看到字样·郭书生

赵邯郸故城,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区及其西南郊。是战国后期黄河以北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最著名的大都会之一。据考查,廓城兴起于春秋时期, 战国加以扩充,是赵都主要组成部分。

老街地方狭窄,但是人们仍然给树木留下一点空间。

邯郸故城包括赵王城(宫城)及大北城(郭城)两部分。它的布局比较特别,宫城与郭城截然分开,而组成宫城的三个小城也彼此独立,宫城以西城为核心,东城和北城为郭城,此种布局形式为它们所独有。赵王城之东北,有大北城,为当时的商业、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这里不仅还留有插箭岭、照眉池、梳妆楼、铸箭炉等遗迹,而且从地名中还可以画出古城的清晰的位置。

城东街城隍庙·郭书生摄影

赵王城扮演了春秋战国历史上的重要角色,奠定了邯郸崛起成为秦汉时期中国五大都市的雄厚物质基础。赵王城里曾经上演过众多流传千古的故事: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大刀阔斧地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文臣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武将廉颇攻城野战,所向披靡……此外,毛遂自荐、联楚抗秦、围魏救赵、邯郸学步、将相和等历史典故也都发生在这里。

邯郸行宫即慈禧行宫的标识牌。

行走在古城里小巷里似乎可以让人穿越,那古朴而斑驳的旧墙,那精美的木刻砖雕,那久远的历史似乎近在咫尺。沿着城中街的两侧有无数条小巷,回车巷就是最为典型的一条。人们无法描摹出历史的真实模样,只能在故地让思绪插上翅膀。 昨天,似乎“行宫巷”还能找出点模样,可惜今天,它也要逃离人们的记忆。

慈禧行宫的后门

慈禧行宫、邯山书院、一百多年以前的“河北银行”、曾经邯郸最高的领导机关“邯郸专署”大院,最为奇特的是这里还有“毛主席纪念堂”。

城东街上的行宫巷,慈禧曾在这里的小院里下榻。郭书生摄影

历史沉淀在街市的地名里,沉淀在那一代代的城中人的记忆中。时光流转,一切都在变。只要你稍不留意一切会迅速的离你而去。

城中街口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牌

如果不是上面照片上的石碑,你绝不会相信,我的游记中拍摄的照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邯郸故城”。 早的不敢说,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邯郸,第一个进的“衙门口”就在这条街上。下图就是当时邯郸最大的政府机关—邯郸行署大院,也就是当时的“邯郸地区革命委员会”的所在地。

邯郸专署大院,里边的楼房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盖得。

下图就是曾经的“邯郸专署招待处”,门口的牌子上依稀可以看到曾经的字样。如果我推算不错的话,应该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邯郸最高规格的接待部门。

曾经的邯郸行署招待处·郭书生摄影

从上面的例子里可以看出,在解放初期,也就是60年前“赵邯郸故城”,还是邯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所在地。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也越铺越大。只是城中依然保持了旧模样。

东门口附近的“毛主席纪念堂”·郭书生摄影

毛主席曾经说过,“邯郸要复兴”。邯郸复兴的步伐是100多年前京汉铁路通车起步的,真正的复兴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钢铁,煤炭的发展,邯郸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临街的成语宣传画·郭书生摄影

说今天的邯郸,几乎没有人会提起这个“老城”。尽管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不是历史工作者,看不出哪一些是有价值的文物。珍贵的是这块地方,维持了三千年不变名字的“邯郸”。

临街的成语宣传画·郭书生摄影

邯郸,城市的三千年名字不变。真正不变的是邯郸人传承的赵文化精髓。邯郸人以赵文化而荣耀。而赵文化是以胡服骑射、荀子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她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滥觞于舂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她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

临街的成语宣传画·郭书生摄影

邯郸又被称为中国的“成语之乡”、“典故之乡”。古城邯郸在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灿烂的文化,涌现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说现在有一千五百多条成语典故在典籍和民间流传。 生生不息,传递永远的是文化,而不是物质财富








欢迎光临 (https://ftp.zazw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