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古代文人墨客诗词曲赋中记录的蚊子追逐之苦

[复制链接] [已阅至3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48470

灰铜v1_04绿金v1_01蓝铜v1_05蓝铜v2_05红铜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2灰金v1_05蓝银v1_05紫银v1_01绿金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代文人墨客诗词曲赋中记录的蚊子追逐之苦

  “三伏凉夜好,清风吹满怀。时方爱露生,鸣镝一声来。”杭州诗人叶城的这首《谯蚊诗》,让古往今来的人读之都身同感受。夏夜纳凉正爽快,恶蚊如同响箭袭来,忍无可忍却还得忍。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也饱受蚊子“追逐”之苦,他们留下的诗词曲赋中,记载了他们被“追逐”的情况。


古人夏日纳凉图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深受蚊子袭击之害,运用他采风得来的社会经验,浓缩成一首《驱蚊歌》:“炉中苍术杂烟荆,拉杂烘之烟飞腾。安得蝙蝠满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

  其中提到烟熏的方法,是旧时的主要对付蚊子的手段。古人有“燃火绳”法,即把蒿草、艾草编织成草绳湿润后点燃,发出的浓烟可以驱蚊;富贵人家有熏炉,既可芳香室内空气又可驱蚊。其中还倡导人们利用蚊子的天敌蝙蝠来除蚊。

  明朝方孝孺的《蚊对》记载: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诗人陆游“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快。”(《熏蚊效宛陵先生体》)烧艾草熏蚊,也是旧时常见的图景。

  烟熏之外,还靠蚊帐防蚊子,“怕君撩乱锦窗中,十轴轻绡围夜玉”(唐·常楚老《江上蚊子》)。蚊帐在当时,已是重要的避蚊措施。不过,诗中的“锦窗”、“轻绡”显然不是百姓用品,更像是大户豪门的陈设,后来加以改进,才简化到蚊帐。

  唐元稹诗云:“蚊幌香汗湿轻纱,高卷蚊厨独卧斜。”“蚊厨”就是指蚊帐,与清代袁枚《碧纱橱避蚊诗》中的“纱橱”一样。

  宋代欧阳修在《憎蚊》诗句说“熏檐苦烟埃,燎壁疲照烛”,明显提到了用光来吸引蚊虫,直到现在,这招依然在用。“乍停纨扇便成团,隐隐雷声夜未阑。漫道纱橱凉似水,明中易避暗中难”(清·汪秀峰《咏蚊》)。

  小小蚊子,东躲西藏,让人防不胜防,游击战术用得活灵活现,诗中也说到了“纨扇”,指的是蒲叶做的扇子,寺庙中的僧人也多用这种方法驱赶。

  清道光年间,浙江名士单斗南写了首《咏蚊》诗,读之颇感痛快:“性命博膏血,人间尔最愚,噆肤凭利喙,反掌陨微躯。”蚊子岂是人的对手?一巴掌就能要了蚊子的性命。但一巴掌下去,往往是“误愤自批颊,怅望空徘徊”(袁枚诗句)。

  倒是南唐杨銮显得潇洒豁达:“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子又成团。每到夜深人静后,定来头上咬杨銮。”反正每夜蚊子都要来叮咬,让它咬去吧!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发书组 - 发书组督察勋章 - 督察勋章

 成长值: 34590

绿铜v3_05绿银v3_05蓝铜v1_05绿金v3_05灰铜v1_05灰金v1_05紫金v1_01绿金v1_01紫铜v1_05紫铜v3_01宝血灵晶紫银v2_05紫银v1_04紫铜v2_01元婴成就

沙发
发表于 2016-7-6 22:43 | 只看该作者
唐代刘禹锡在《聚蚊谣》中就写出蚊子的食性特点:“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明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著不得。”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咏蚊》描述:“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以樱桃形容吸饱血的蚊子,形象生动。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1 07:43 , Processed in 1.832285 second(s), 5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