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纳米粒子使老鼠看到红外光——新技术有望在军事和安全等领域“大显身手”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41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0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美科学家2月28日在《细胞》杂志撰文指出,他们研制出了纳米颗粒,在老鼠眼中单次注射此颗粒可使老鼠在10周内,在白天看见红外光,且副作用很小。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有望促进人类红外视觉技术的进步,在民用加密、安全和军事行动等领域找到用武之地。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只能看到可见光(波长约为400-700纳米),但波长更长的红外光就在我们身边。人、动物和物体在发热时发出红外光,物体也能反射红外光。最新研究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薛天说:“人类视觉可感知的可见光仅占电磁频谱的小部分。”

另一作者、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韩纲解释说:“当光线进入眼睛并撞击视网膜时,视杆和视锥(感光细胞)会吸收可见光中的光子,并向大脑发送相应的电信号,由于红外光波长太长而不能被感光细胞吸收,所以,我们无法察觉它们。”

在最新研究中,薛天和韩刚等制造出的纳米粒子可紧密地固定在老鼠的感光细胞上,充当微小的红外光传感器,当红外光照射到视网膜上时,纳米颗粒会捕获较长的红外波长并发出可见光范围内波长较短的光,视杆、视锥会吸收这些光并向大脑发送正常信号,就像可见光照射到视网膜上一样。

研究表明,这些纳米粒子能吸收波长约980纳米的红外光,并将其转换为峰值为535纳米的光。此外,一系列迷宫任务表明,老鼠在日光条件下可同时看到红外光和可见光。

只有极少数老鼠出现了角膜浑浊等注射副作用,但不到一周消失。研究人员称,这可能仅由注射过程引起。而且,接受视网膜下注射也无损老鼠的视网膜结构。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有望在人眼中发挥作用,不仅可让人产生超级视觉,还可用于人类红色视觉缺陷的治疗。此外,这些生物纳米颗粒也能在民用加密、安全和军事行动等领域“大显身手”。

他们计划微调纳米粒子的发射光谱以更好地适应人眼。他们认为,未来,新型有机纳米粒子应可以产生更明亮的红外视觉,进一步完善此项技术。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7 02:47 , Processed in 2.302109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